在医学当中,创新不仅不是对传统的颠覆,恰恰相反,而是对传统的高度尊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通过这个手术的创新做法带您一起了解...
直肠肛门部有三大常见疾病:痔疮、肛瘘和肛裂。
痔疮发病率最高,肛瘘危害性最大,肛裂最痛苦。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也是一种皮肤软组织的炎症性疾病。这种直肠肛管和肛门周围软组织相互贯通的炎性窦道,内有炎性肉芽组织或管腔内充填脓腐组织,瘘口流出少量分泌物。
肛瘘的状态就像直肠内壁与肛周皮肤之间开了一条“隧道”,这条隧道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时不时有分泌液从皮肤上的开口上渗出。
大多数肛瘘是内外相通,炎性肉芽组织分泌的脓水,可为脓性、血性、粘性的,较大的高危肛瘘可能会粪水样或气体排出。多从皮肤上的溃破口漏出,也有一些患者是肛门内的溃口漏出脓水。收到分泌物的刺激,肛周皮肤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
由于皮肤生长快,外口常“假愈合”,瘘管中的脓肿无法排出,又引发感染、疼痛等症状,在破溃后症状又缓解。因此感染和“漏”反复发作是肛瘘的特点。
肛瘘是怎么得的呢
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脓肿穿破皮肤形成内外相通的“隧道”,医学上称为窦道。所谓脓肿是软组织感染,与常见的脓包或疖肿是类似的。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多始于肛门内腺体(肛隐窝)感染,由于肛门周围软组织和肌肉间隙多,感染向周围扩散,炎症继续发展、化脓,脓肿侵蚀组织形成隧道,往皮肤破溃形成肛瘘外口。当然还有少部分肛瘘是由于克罗恩病、结核等少见原因引起的情况。
由于肛瘘多继发与肛周脓肿,在其早期就表现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症状,有肛周疼痛、坐卧不安、皮肤泛红、硬结和压痛,但一般较少发热。脓肿向皮肤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
肛瘘的治疗
由于其感染部位的特殊,不断有粪便污染,因此肛瘘几乎不能自愈,如果反复发作不治疗往往会有肛周脓肿。详细的介绍了肛瘘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治疗肛瘘,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手段。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敞开瘘管,便于脓肿、坏死组织液化-引流-脱落。
而有些肛瘘的病灶位于肛直环以上,并穿行了整个括约肌,如果遵循敞开原则,则势必要切断括约肌,损伤肛直环,这是临床医生万分不愿意面对的两难选择——
因为简单粗暴的完全切断括约肌,势必损伤肛直环,使患者直接失去对肛门的控制力;肛直环愈合后会形成瘢痕和沟槽样畸形,导致不完全性的肛门失禁和直肠脱出,肠液、肠气和稀便可能会随时流出。
传统挂线术我国关于肛瘘的挂线疗法,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多年前的元代——
《永类钤方》(李仲南、孙允贤著)中有明确记载,后又被明代的徐春甫引用于他所著的《古今医统》里。在上述医著中指出,挂线疗法应“用芫根煮线”,“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悬……”,“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线落日期,在疮远近,或旬日半月,不出二旬”。
这里的“鹅管”就是指肛瘘,但这一古老的手术方法,即使在现代麻醉技术的成熟使用下,但还是因为1.内口寻找困难2.容易造成假道,3.患者也较为痛苦,不能满足于现在的要求。
基于传统中的创新-DSA下肛瘘挂线术
DSA下肛瘘挂线术在手术中首先遵循传统挂线疗法的手术流程:
1.进行窦道造影确定内口位置、个数。(只需在肛周进行局部麻醉)
2.利用0.泥鳅导丝、KMP导管在DSA下探查寻找内口,进入直肠。
3.经导管引入丝线,再引入橡皮筋。
整个手术过程耗时20分钟一气呵成(成人局麻可完成),不存在内口寻找困难的问题。真正做到精准、微创、无痛!
创新的DSA下肛瘘挂线术的优点:
1.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括约肌功能,保护了正常组织;
2.通过造影,快速定位内口位置、个数;
3.使用丝线结合橡皮筋挂线:丝线的结扎作用更为紧实,刺激作用小于橡皮筋;
4.不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降低了医疗成本;
5.通过肉芽填充使管腔自然封闭治愈;
6.手术可操作性强,临床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易于推广。
术者简介介入学科带头人李晓阳,副主任医师,医院介入科主任,县介入学科带头人。医院学会非血管介入组首届青年委员,赣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曾多次外出到医院长期系统进修学习,累计3年余。主要擅长:肿瘤介入治疗;疼痛介入治疗;心、脑、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腹腔镜微创技术;下肢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等。
介入微创治疗,健康原装生活!
介入治疗理念:消除痛苦、杀灭病变、维护解剖结构完整、保护生理功能正常、“原装”身体,带来“原装”生活。
我们的追求:最好的疗效、最小的创伤、最低的费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方法。
?介入科门诊:门诊大楼(1号楼)室;
?介入科病区:医技楼(3号楼)4楼,-
?介入手术室:医技楼(3号楼)5楼,-
安医介入团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