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得低位半马蹄型内盲瘘Hanl

今天“陈姐话健康”给大家带来的是吴盟主任1例低位半马蹄型内盲瘘Hanley手术分享。

 作者简介 

吴盟

医院副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

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理事

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委员

擅长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直肠息肉、藏毛窦、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肛门瘙痒症等肛肠疾病的治疗。致力于肛肠手术的精细微创化、安全舒适化和快速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倡灵活优化组合多种方法,对不同情况的肛门疾病,制定个体化综合手术方案。

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3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项。

荣获第二、三、四届全国青年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生手术视频大赛三等奖

第一届全国胃肠肛门疑难病学术会手术视频大赛优胜奖

第一、二届“中原杯”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第七届国际结直肠外科手术视频大赛三等奖

病例简介   

患者男28岁

主诉:肛旁包块反复肿痛2年余。

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包块、肿痛,口服抗生素药后减轻、后反复发作至今,为求治疗来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

检查:肛门居中,未见肿块及溃口,指诊:截石位3—6点有硬性包块,有压痛,范围见3x7cm大小,6点齿线水平有硬结。

诊断:低位半马蹄型肛瘘

麻醉:骶管麻醉

体位:左侧卧位

手术:Hanley手术

术者:吴盟、郑高顺

拍摄:张德华

 手术过程 

图1.

术前外观、无外口及红肿

图2.

触诊识别瘘管的位后确认并切开

图3.

探针探查发现瘘管沿皮下向后绕行至肛管后浅间隙

图4.

肌外入路进入肛管后浅间隙,探针检查与左侧瘘道会合

图5.

探得内口在截石位6点,切开内口及其以下组织

图6.

进一步探查瘘道切开、修整创口便于引流

图7.

亚甲蓝注射、松弛挂线引流

图8.

术后一周拆除松弛橡皮筋

 后记 

1、本例肛瘘位置较浅,相对简单,术前没有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前诊断为低位半马蹄型内盲瘘。

2、仔细观察瘘管的位置及其与括约肌的关系,是学习肛肠解剖的重要方法。术中可见,内口在截石位6点齿线水平,瘘管在截石位5点自括约肌肌间原发灶,经过少部分外括约肌,蔓延至肛管后浅间隙,然后绕行至肛门左侧,达坐骨直肠窝浅部和皮下间隙。术后诊断为低位经括约肌半马蹄型内盲瘘。

3、Hanley法是针对涉及肛管后深间隙(DPAS)、肛管后括约肌间深间隙(DPIS)和双(单)侧坐骨直肠间隙马蹄形肛瘘(脓肿)的手术方法。本例虽浅、但呈半马蹄型,故可借用此法。

4、内盲瘘没有外口,首先准确找到左侧瘘管并切开是重要的开始,然后再自此顺藤摸瓜寻找瘘管,是比较可靠的方法。自内口逆行探查的方法,容易形成假道,不作为首选方法。

5、后位较浅、一次性切开内口以下组织包括部分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肛管后浅间隙和括约肌间间隙原发灶完全敞开,提高成功率,对肛门功能影响不大,左侧开窗处松弛挂线引流,1周左右拆除。

6、多数后位肛瘘、即使较深、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是安全的。而前侧位肛瘘、尤其女性,应用保留括约肌手术比较适应。保留括约肌手术是肛瘘外科的发展趋势或潮流。由于较高的复发率,以及东西方社会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医患对肛瘘术后的主要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glzz/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