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肛肠病,它与痔疮、肛裂并称肛肠科三大常见疾病,据保守统计,中国的肛瘘患者至少要超过万人,肛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和婴幼儿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
肛瘘属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它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反复、淋漓的不断向外流脓或脓血,甚至粪便,长年不愈。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余毒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或因虎劳久嗽,肺脾两虑,湿热邪毒下注肛门,以致血肉成脓,溃后成漏。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主要是出肛窦感染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发展而成。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
大多数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其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的外瘘口不断地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刺激周围皮肤,引起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性液体不能排出,即形成脓肿。此时可出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症状,并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红肿、疼痛、发热、全身乏力。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症状才慢慢消失。这种由于引流不畅形成的脓肿,往往是“疼痛--流脓--缓解”反复出现,这是肛瘘临床表现的特点。肛瘘的内口不消除,便会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因此肛瘘的治疗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内口。
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多数肛瘘是不会癌变的。但不可否认,仍有少数肛瘘病人可发展为恶性病变。其导致癌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1.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炎症的长期存在,使得脓性分泌物及粪便从瘘管排出,从而刺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恶性病变。
2.细菌感染。细菌长期存在于瘘管内,特别是绿脓杆菌或结核杆菌感染,可缠绵不愈,从而导致癌变。
3.药物刺激。长期、大量使用各种局部外用药,经常刺激局部,导致癌变。
虽然肛瘘癌变的可能性已经基本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公认,但是无论是网络还是平面媒体,都有很多不负责任的文章盲目放大肛瘘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这些文章使得很多肛瘘患者天天担心自己会发生癌变,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肛瘘癌变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以正视听。
对于肛瘘癌变的问题,用三句话可以解释清楚:
1.肛瘘和癌没有直接关系,肛瘘不是癌症的前期病变;
2.可能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或者瘢痕组织变异,慢性肛瘘确实有癌变的病例;
3.慢性肛瘘癌变的病例十分少见,肛瘘癌变的概率很低。
肛瘘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