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指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后遗留的腔道,即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中医称为肛漏、痔漏。
一般知识
肛瘘可发生于不同性别的各年龄段,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发。据最新流行病学统计,肛肠疾病中肛瘘的国外发病率约为8%,国内为1.67%-3.60%。
肛瘘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口、瘘管和外口。肛瘘与肛周脓肿是肛周间隙化脓性感染的两个阶段,急性期为肛周脓肿,慢性后遗症期为肛瘘。肛瘘以肛周局部反复流脓、肿块、胀痛、瘙痒为主要症状。
治疗措施
肛瘘的治疗一般分为带瘘生存(予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外用药膏、药液坐浴等,用于控制感染,减轻症状,抑制发展,但不能彻底治愈。部分患者可在一段时间内病情稳定,但很容易复发。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将瘘管全部切除,去除感染腐肉使其生长为新鲜组织。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找到内口,并将内口切开或切除。目前常用的手术疗法有挂线疗法、切开疗法、切开与挂线结合、置管引流、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手术、生物补片瘘管填塞等。针对不同类型肛瘘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及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预防保健
1、防治便秘和腹泻,尤其是长期腹泻,可导致细菌和粪渣嵌顿于肛门隐窝,诱发肛腺炎和肛乳头炎,进而发展为肛周脓肿和肛瘘。因此长期腹泻者,需考虑有无酒精和食物过敏,甲亢、白血病、免疫力低下相关疾病、糖尿病等患者需积极控制病情,避免并发肛周脓肿及肛瘘,造成更大的痛苦。出口型便秘患者大便排不尽,滞留在直肠口,持续压迫刺激肛腺也是诱因之一,可使用开塞露或太宁栓剂,甚至甘油灌肠剂清理下段宿便,减轻肛腺被动压力,恢复局部健康平衡状态。
2、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过度劳累、肠道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及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每日排便后温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4、长期反复发作的肛瘘需警惕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化脓性汗腺炎、克隆氏病、直肠癌、肛管癌等并发直肠周围脓肿溃破,肛周、直肠损伤后需进行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疗。肛周疾病如痔、肛裂等进行切除或硬化治疗术后需定期局部换药,避免感染引发肛周脓肿及肛瘘。肛裂患者需及早控制并积极治疗,避免裂口进一步加深并发感染形成肛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