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肛门直肠瘘的简称。表现为肛周异常分泌物、瘙痒、易形成脓肿。
为什么叫做肛瘘呢?也可以理解为肛门从其它的方向漏了。个人认为。肛瘘与肛窦炎、肛周脓肿有必然的联系。
肛窦炎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诱发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形成肛瘘的直接原因。而肛瘘的形成又对肛周脓肿的复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人的皮肤组织很有意思。如果有不属于自身的东西进入后。皮肤组织会有两个表现。1、把这个东西隔离后同化。2、想办法把这个东西排出去。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先把这个外来的小东西包裹住。这个包裹就是一层薄膜。
肛周的脓肿形成后,周围组织会形成一层膜把这些脓液包裹住。这层膜对周围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但也使肿腔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空间。随时这层薄膜受肿液的刺激反复破溃。就会延组织间隙形成一条通道。也就是肛瘘。这也是肛瘘形成的过程。
传统的挂线术是将线从肛瘘外口探入,由管道内口引出,再将线的两头勒紧,或用铅锤牵引,使管道勒开,起到缓慢勒割的作用。但由于历史条件原因,中医传统挂线方法对肛瘘的内口(肛腺)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肛瘘与括约肌群的关系不明确,所以无论高位肛瘘还是低位肛瘘一律采用挂线术,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传统中医对瘘管皮肤及皮下组织没有部分切开,完全是靠外力“牵引勒开”,所以痛苦巨大。
现代医学传入我国后,人们在继承中医学传统挂线术的基础上,汲取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病理等研究成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总结,不断完善与发展了挂线疗法,使之更加科学、有效。如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即是将肛窦(感染源)以下管道彻底敞开,将外括约肌深部以上瘘管挂线勒割,这就很好地解决了高位肛瘘的问题,由于肛窦以下括约肌已经一次切开,挂线只是“勒割”了一小部分肌肉群,所以较之以前的传统挂线术缩短了疗程。
小香讲健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