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疗法在我国有两千年的应用历史中药熏洗疗法是治疗疼痛的独特方法,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汗”,的记载,“渍形”即热汤洗浴之法。《伤寒论》和《外科正宗》皆提出中药外洗的理论。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肛门疾病手术前后的治疗。其原理是利用温热的中草药水剂,对肛门部进行熏蒸和坐浴。由于药力作用,引起病灶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经络疏通,气血通畅,水肿吸收,炎症消退,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外治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内痔脱出、便血,肛裂、炎性外痔、脱肛、肛门肿痛及术后创面止痛。
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组织黏膜松弛、括约肌受刺激痉挛紧张、痔核结扎导致淋巴回流障碍、手术治疗导致肛管不同方向压力失衡以及肛周粪便污染刺激等,均可导致肛管黏膜水肿、切口疼痛等并发症。肛肠疾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的范畴较广,内、外、混合痔、痔嵌顿及各类痔术后、肛周脓肿术后、肛瘘术后、肛裂术后等均可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中针对切口疼痛、水肿、肛门瘙痒、创面愈合延迟等并发症的疗效较好。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注意掌握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皮肤。
3.被包扎的患部,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坐浴法。
供稿:谷志华
微编:张杨、刘松江
审稿:刘香兰、李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