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月下客育儿智慧”回复“遇见”送你一个真相
文/月下客
有位读者朋友对我说,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很多兴趣班,特别羡慕,因为自己家里条件不是很富裕,所以没有那么多钱给孩子报兴趣班,她觉得自己愧对孩子。问我怎么才能缓解这种心情。来和你分享一下我朋友的故事。我的朋友sunny前几天带孩子参加国家级钢琴比赛,斩获了二等奖。在外人看来,小丫头现在钢琴弹得行云流水,登峰造极,sunny栽培有功,她肯定花了不少钱,出了不少力。不可否认,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sunny的确是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且sunny自己就是钢琴老师,把孩子培养成这样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如果你见过sunny的孩子灵灵小时候的样子,你就会发现,这孩子天生就是个音乐坯子。灵灵和我家月宝一样大,有一次,她来我家做客,进了书房,就直奔我家的钢琴,她指着那一排黑白键说:“阿姨,我能弹弹吗?”那时,灵灵和月宝一样,都刚开始学钢琴,但是灵灵表现出来的热情远远超出月宝之上。sunny说,灵灵上完钢琴课后不用催,会主动练琴,她那时很谦虚地说只是因为小孩子好奇心作祟。但是,我却发现灵灵和月宝的不同了,灵灵弹琴的时候很容易“入戏”,眉眼之间都自然而然流露出神韵,一看就是真的喜欢,而月宝呢,显然没有对音乐的那份痴迷。灵灵弹琴弹到一定难度的时候,也有过闹别扭、不愿意练琴的时候,那时sunny也逼过她,但是这种逼迫不同,它只是在孩子偶尔偷懒时出现的小插曲。可是很多孩子练琴,从坐在琴凳上就开始哭,一直哭到弹琴结束,那种逼迫就成为了练琴的主旋律。有时候看到同样起步的灵灵,我也会偷偷想,如果我像sunny当初逼灵灵一样逼月宝练琴,她现在是不是也能坐在舞台上光耀四方呢?也许有这个可能性,但是这种光鲜中却需要我和月宝付出太大代价了。至少我必须剥夺月宝的一部分时间,不让她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把时间花费在练琴上。而就算真的练出来了,月宝不享受钢琴,对她而言,这算是一件好事吗?熟悉我文章的朋友应该了解,我对月宝在音乐方面的培养也是煞费苦心,但是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月宝的每一分努力都是我在想方设法推动她,她自己并没有什么内驱力。但是其他事情就不一样了。比如读书,月宝现在是到了出去爬个山都要带本书的地步。这并非我要求的,也不是我用什么大道理熏陶出来的,似乎她天生就对读书、写作感兴趣。从小时候追着我不停地读故事,到后来脱离我,自己博览群书,一放假就往书店跑,丝毫不用我费力去推动。也许你会说,因为我本身就是个爱读书,擅写文章的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她。那么画画呢?月宝画画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早上特别早的爬起来画画,拦都拦不住。现在假期到了,我除了限制她使用电子产品,其他的一概不管。结果她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满,现在若是和她提起报个兴趣班之类的,她会说:“妈妈,我很忙,没时间去外面上课。”起初,我也担心对月宝太过放养,让她各方面的成长都不够“专业”,但是看到她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那么充实,幸福感很强,便坚定了我放养她的信心。在养育月宝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坚信:每个孩子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孩子选择自己的父母都是有原因的。比如sunny的孩子也许天生就是个钢琴家坯子,所以她选择了一个精通钢琴,又可以给她音乐环境的妈妈。我的孩子月宝,不喜欢被强制,也不喜欢被规范化,凡事有自己的主见,所以选择了我这个天马行空,又十分尊重孩子的妈妈。前不久我提到的那位读者朋友,小时候被妈妈抛弃,生活无依无靠,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学会了爱自己。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因为她选择了这样一个“有点狠心”的妈妈,才有了一个可以让自己破茧成蝶的环境,让自己懂得了什么是真爱。每一段亲缘关系都不是偶然的。有的父母是来成就孩子,有的孩子是来成就父母,大家互相结为亲密关系,是为了彼此修炼、成长。父母的教育与孩子成长之间不一定是A即B,非A即C的逻辑关系。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算是同一对父母,同一个家庭环境成长出来的孩子,脾气秉性爱好特点也完全不一样。也正因如此,每个孩子才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个家庭也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家庭文化,我们的社会才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所以,你又何必去纠结,有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呢?父母之爱子,首要的是爱。照顾他、包容他、陪伴他,不用语言伤害他,不用成败打击他,这是任何一位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事。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事,其实很多又很有限,好像怎样做都是不够的。但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却又很简单,它就在你的眉眼之间、唇齿之间。梁启超是我一直十分敬重的前辈,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端家长的架子强制逼迫,而是一直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孙身上,言传身教,在大方向上引领孩子。他的九个儿女在截然不同的领域均获得了不小的成就,包括建筑、考古、军事、经济……这些领域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非常爱国,有信仰,而且从不依靠父亲的名声,也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一直谦卑耕耘、默默奉献。好的教育就像是养花,我们只能提供给孩子足够的阳光、雨露,至于孩子开出什么样的花来,完全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若能把自己打磨成一个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孩子自然就会得到照耀,也跟着发光发亮。还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家长总是让自己陷入纠结、焦虑、患得患失中,不但不会滋养到孩子,还会让孩子手忙脚乱,因为自己总是做不好事情而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做父母,大可不必和别人比较。珍惜眼前的亲缘关系,尊重每个当下的体验,在温润的环境中彼此成就,一起成长,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原来是世界上千金不换的,最完美的关系!推荐阅读:你所有的担心、焦虑、恐惧……到底来自哪里?你的脸色,是孩子整个世界的颜色!保持开心,才是最高级的自律不要轻易穿黑色的衣服月下客,亲子教育作家,潜意识图卡疗愈师。代表作《孩子,请把自己逼进好学校》。著有:《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失去自我的爱,是对孩子最深的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