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之病因学说二

白癜风大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风邪

风为春季之主气,但一年四季皆有,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因风邪多从皮毛肌腠侵犯机体而致病,其它邪气也常依附于风邪入侵机体,故有“风为百病之始”、“风为六淫之首”之说。

“风为百病之始”、“风为六淫之首”理由有二:风邪四季皆能伤人;风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①善行而数变

善行: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

②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③风性主动

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风邪所致疾病也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肌肉颤动、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眼目直视等,“风胜则动”。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②寒性凝滞

“凝滞”即阻滞不通。

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主要特征

疼痛的性质:冷痛或绞痛,且得温则减,遇寒加重。

治疗:温阳散寒

方药:干姜、附子、肉桂

③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之

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只有外感而无内生

(2)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中暑: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

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升:暑邪易上犯头目,扰动心神

散:暑邪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伤津: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

耗气:气随津泄,而致气虚

③暑多挟湿

气候炎热且多雨,使空气中湿度增加。

湿

湿为长夏的主气,但一年四季都有。湿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厩舍潮湿等所致。

内湿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成。外湿和内湿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感受外湿,脾阳被困,脾失健运,则湿从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①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

病机:湿遏清阳

症状:湿滞家禽胃肠粪便稀糊肛,湿困脾运化失常采食量下降。

②湿性粘滞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

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④湿性重浊,其性趋下

重,即沉重之意,指湿邪致病,常见迈步沉重,粘着步样,倦怠无力;

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其分泌物、排泄物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尿混浊,泻痢脓垢,带下污秽,以及破溃流脓淌水等;

湿性趋下,主要指湿邪致病,多先起于机体的下部。

燥是秋季的主气,但一年四季皆有。外燥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

温燥:燥与热相合

凉燥:燥与凉相合

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燥邪干涩,易伤津液

燥与湿相对,燥胜则干

表现:口鼻干燥,饮水量增加,爪甲干枯,甚则皲裂,干咳无痰或少痰的症状,粪便结燥。

②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临床: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或甩血等症。

火(热)

火、热同性,程度有异,即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热多由外感受,而火既可由外感受,又可内生,内生的火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有关。

①火为热极,其性炎上

火为热极,其性燔灼,故火邪致病,常见高热,口渴,骚动不安,舌红苔黄,尿赤,脉数等热象。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胃火上炎,齿龈红肿;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肺火上炎,咽喉肿痛

②火热易耗气伤津

机理:阳胜则阴病,以及气随津脱

③火邪易生风动血

火邪耗伤阴液--筋脉失养---肝风内动(四肢抽搐、头向后仰,转圈,扭脖或向一边弯曲)。

火邪--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出血和发斑,(鸡冠,腿部鳞片出血,以及内脏大面出血)。

④易致疮痈《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

机理: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可腐肉败血而为疮病。

特点:红、肿、热、痛

疮:通常称皮肤上或黏膜上发生溃烂的疾病。

痈: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疫疠

疫疠,也是一种外感致病因素,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疠”,是指天地之间的一种不正之气;

“疫”,是指瘟疫,有传染的意思。

疫疠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由口鼻而入致病,

疫疠流行有的有明显的季节性,称为“时疫”。

疫疠致病的特点

发病急骤,能相互传染,蔓延迅速,不论动物的年龄如何,染后症状基本相似。

疫疠流行条件

气候反常、卫生不良、社会因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zczl/8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