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
肛
瘘
何谓肛瘘
肛瘘全称应为肛门直肠瘘,中医又叫肛漏。字面意思来看,瘘是身体内因发生病变而向外溃破形成的管道。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之一。
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管道、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管道开始为一个,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有多个。管道的内口是感染的入口,90%以上位于肛内距肛门口约4cm齿线处的肛窦。管道的外口即是溃破口或手术切口,多数在肛门外,但极少数也在肛门内和直肠壁。
肛瘘是肛肠常见病,我国约占肛肠发病率的10%左右,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婴幼儿也不少见。其对人体的影响是肛周反复感染、肿痛,肛周组织瘢痕化。
医院诊断的时候可能大夫会说什么高位肛瘘、低位肛瘘、复杂性肛瘘等词汇,然后我们很多患者却听不懂,下面让我们来揭开肛瘘神秘的面纱
区别
单纯性和复杂性
主要是依据瘘管的多少或长短及是否弯曲而定。前面提到肛瘘瘘管开始为一个,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有多个,我们对只有一个瘘管的肛瘘称单纯性肛瘘,临床是依据其只有一个外口判定;对有两个以上瘘管,临床依据其有两个以上外口,或瘘管较长并弯曲的肛瘘,我们称其为复杂性肛瘘,如通常说的马蹄或半马蹄型肛瘘即是这种类型。区分肛瘘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的意义是二者在治疗上存在很大差别。
区别
高位和低位
肛瘘有深有浅,深的我们叫高位肛瘘,浅的我们叫低位肛瘘,那么临床是依据什么来判定是高位或低位呢?主要是依据瘘管是否穿过肛提肌,肛提肌是封闭骨盆底的一组肌肉,距离肛门缘4cm,围绕在肛管和直肠交界的外围一周,穿过肛提肌就叫高位肛瘘,未穿过肛提肌就是低位肛瘘。
很多患者一定在想,我怎么就得了肛瘘呢?
本病是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的后期病变,肛门直肠周围感染(脓肿)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各种因素导致了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后为何不能自愈而形成肛瘘,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
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多在肛门外,脓液从外口流出,但原发感染多在肛窦。肛窦则是继续感染的门户,因为肛窦开口向上,又开放在直肠腔内,细菌和肠内容物均可经肛窦进入脓腔,造成反复感染,形成瘘道。
②瘘道多在肛门括约肌之间通过,由于括约肌经常不断的收缩和舒张,影响脓液的排出,容易储脓感染而难以愈合。
③脓肿溃破后,脓液排出、脓腔逐渐缩小,腔壁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而不能愈合。
④瘘道弯曲,或有分支,引流不畅,反复感染,造成瘘道不愈合。
手术是最终解决肛瘘的唯一途径
以往认为肛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不会癌变,但近年来陆续有报道肛瘘癌变的病例,所以需要及早治疗
医院肛肠一科有优秀的医疗护理团队愿意为您排除肠道疾病所带来的困扰,如有肛肠相关问题请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