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四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王琛
菊花虽小,世面却大
」人物介绍
王琛,上海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英国StMark’sHospital,美国ClevelandClinicFlorida访问学者。擅长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重度混合痔,婴幼儿肛瘘,藏毛窦等肛肠良性疾病。
采访笔记“抓科研搞机理,把工作落实到前期预防与后续康复;建多学科MDT,实现坏死性筋膜炎,小儿肛肠疾病,炎症性肠病的内外科共同治疗;开展国内外新技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加强临床医生自我心理干预……”
她努力盘算着这几年做过以及将要做的一些事,而这些,都是我们几年前未曾谈及的,那一刻,我意识到她的长足进步。
我并不介意她在过去的几年里,好几次查看了我的菊花,并且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比如,不要久坐,忌食辛辣。我对她有一种天然的依赖,这种依赖,有点像躲在黑洞里不愿意爬出来。我知道,依赖始自于五年前的第一次采访,她用一根手指把我的悬于体外的痔核,轻轻纳回原处,我察觉不到疼痛,她边做边安慰我,十人九痔,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听着,四十多岁的年纪忽然有点想哭。
事实上这五年,她的外表并没有多大变化,眼神依然清朗,笑容还是那时的模样,“我母亲是晔问仁医的粉丝,读到熟悉的医生,或者让她感动的文字,她会转发到她的朋友圈,对她的朋友说,作者是我女儿的朋友。”
我听得感动,其实,她母亲更应该为她的女儿点赞,因为这些年,这个母亲膝下的乖乖女,晋升了正高,并且接过了科室主任的岗位。“从今往后,再也不是一个人,要带着二十多个兄弟姐妹往前冲,老主任希望我们可以做大做强,成长为长三角中医肛肠外科的典范。”
她坦言,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虽然半年多的时间里,一切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但从内心深处,她似乎还是原来的自己。“要有个适应期,从心理到生理,都要适应,好在,老主任打下很好的基础,科室团队凝聚力好,顾氏中医外科传承百年的绝技,不会在我这一辈人手里折戟沉沙。”
我问她,中医肛肠科的优势在哪里,她笑道,“客观地说,肛肠科三个字就是属于中医系统的,西医从事这部分的医生,属于普外科或普外科细分出来的结直肠外科。”
她告诉我,肛肠科在古代叫做“痔漏科”,是属于传统中医外科学的一个子学科,在明清民国直医院成立之前,一般痔漏科是以家传或师承的模式单独开诊。
“中医外科自古以来就有手术,而尤以痔漏科见长。肛肠科常用的手术手法如结扎法、切开法、挂线法、药捻法等,都可以在医书中找到,但是往往古书中对手术的方法记述较简单,因为解剖学不发达,并且中医外科医生地位低下。具体手术的方法、外用药的炼制,往往是医者的绝招,不会轻易写出来。”
她最后说道,中医肛肠科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和西医手术疗效抗衡,甚至超越的学科,除了手术以外还可以结合诸多中医传统疗法提高疗效,包括外用膏药散剂,拖线药捻,垫棉压迫,熏蒸贴敷,针灸刮痧等可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学科。
“衔枚疾进,于无声处,菊花虽小,玄机无限。”
口述实录
1最大的变化
晔:王主任,距上一次访谈已经五年,这五年来,您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
王琛:是呀,转眼五年。最大的变化是晋升主任医师和科主任了(笑)。担任科主任是今年六月底,老主任把接力棒交到我手里,本来科室副主任的角色一下子变了,还没有思想准备,责任和压力就都来了——原先只需要执行,如今要考虑科室方方面面,压力完全不一样了。
打个比方,科主任要带领团队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任务上全面进步,还要在各个科室、医院、各个学会间横纵沟通,起先真有点招架不住,幸运的是老主任打下了厚实的团队基础,仰仗着顾氏外科的平台,还得到导师的支持,对团队建设、科室定位,包括整个学科的发展,都提出了宝贵建议,给了我们切实的帮助。所以,科室目前正在稳步发展,团队有20多个医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不同学历都有,科室对他们的亚专业选择和个人发展,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
晔:上任半年,您做了哪些改变以及实际的工作呢?
王琛:可能是这么几件事吧。第一,明确科室未来的定位,如何把顾氏外科中医肛肠做大做强、得到患者与同行的认可。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长三角中医肛肠科的典范。这是近期的目标,之后一步步慢慢来,终极目标是中医肛肠能够被国内外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更多的发出中国中医的声音。
第二,规范流程。随着龙华肛肠的名声在外,医院之间会互相转诊,再加上成功的病例报道,学术影响力慢慢提升,病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从诊断到检查、到内外科治疗的整个流程,要形成相对同质化的标准路径,把这些梳理成章,今后不管什么年资的医生当值,都能够走同样的治疗流程。
第三,疑难病症的跨学科、跨医院合作。医院顾氏外科的定位不在跑“量”,而在于“质”,要优先解决疑难病、危重病,比如坏死性筋膜炎这一类死亡率高的危重症、复杂性肛瘘等——同样是复杂肛瘘,还分不同的层次,深部瘘管、直肠阴道瘘、婴幼儿肛瘘等手术,目前我们是少数能治疗的单位之一。所以,在本院,我们与ICU、麻醉、影像等团队合作,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多学科团队。而与外院的合作,已经从试点开始铺展,比如婴儿肛瘘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医院、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会直接把患儿推荐过来。我们几个月之前收治了一个8个月大的宝宝,身上几个瘘管同时发作,医院消化科合作,做了非麻醉状态下的全结肠肠镜确诊合并炎症性肠病后,他们进行内科治疗,我们进行外科治疗,合作成功,彻底祛除患儿的病痛。如今疾病谱在不断发展,病人的需求也提升了,全国各地的病人都会找到我们,这也是促成发展和合作的契机。
第四,鼓舞士气,提升凝聚力、向心力。我们有自己的党支部,定期举办党建活动,我们科是劳模集体,还有青年文明号,组织各种学术和公益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加强思想上凝聚力。
说实话,这半年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们的团队还年轻,我们要探索的路还很长。老主任一直说,你们要跳出我以前的思路,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想法。有他作为后盾,我们的冲刺多了一层安全感。
晔:做了科主任以后,有没有特别愿意提的事?
王琛:我在考虑,我们和心理学科也将进行跨专业合作——怎么把医患心理都梳理好,避免矛盾和纠纷,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这件事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医生学会评估患者的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理解患者的感受,真正换位思考;二是医生自己的心理调节,疑难杂症碰到得多,并发症就会多,医生就会产生焦虑,压力大了舒缓不了,所以对医生自身的心理疗愈也很重要。
晔:这几年工作越来越忙了,性格脾气方面有没有什么变化?
王琛:看起来是很忙很累,但只要是做喜欢的事,就不感到累。性格是比以前成熟了,年纪轻的时候,闷着头去做事,性子急,这几年相对沉稳了——总有个成长曲线的。做了管理者,别人急的时候我若再急就适得其反了,必须要后退一步,平静一下,帮大家疏导,不管多大的事情,总归能找到切入点和解决的方法。
晔:那么,觉得自己不变的是什么?
王琛:工作的热情一直还在。看到疑难危重的病人还是会冲上去的(笑)。
2理解为重晔:这几年,您对手术的理解是什么?
王琛:外科医生重要的一点是创新。手术理念一直在改,某一种创新手术慢慢推广后,发现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会不断寻找新的方法解决新发生的问题。新的外科技术其实不分中西医的,我们会把这些技术引进来。比如年底,引进肛瘘镜,年开始用激光治疗等,这些方法的疗效在国外已有报道。我们将这些现代技术引入到自己的团队,并不是只作为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者检查手段,更重要的是将其运用于疑难病症中,结合我们顾氏外科的优势和特长,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运用——拖线疗法结合激光闭合或者深部腔隙的肛瘘镜探查联合置管引流等等,同时在围手术期联合运用中医中药,实现对病人最有利的个体化综合疗法,这是国外的报道里没有出现过的。我们也在梳理科室包括治疗便秘、肠炎的临床有效经验方,申请院内制剂,目标是把中医药全面融入围术期的治疗,包括术前、术后,外用药,口服药等。
晔:现代的肛肠疾病谱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王琛:第一,功能性疾病变得更多。比如现在会出现一些“奇怪”的便秘病人,运动量也够,更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就是便秘。最后查出来其实是吃的少,仅仅高蛋白饮食或者要素饮食,但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不够,再加上高强度锻炼,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便秘成了一种趋势;第二,复杂疑难的疾病越来越多,当然,医院的专科发展是有关的;最后是炎症性肠病的年轻化,来治疗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这和病人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也有关系。
晔:说说这几年来,让您印象深刻的病人?
王琛:作为一个医生,治愈的病人差不多都记忆模糊了,再复杂的病例也是这样;记住的永远是那几个久治难愈的病人。很多权威大咖也会有这种困惑——怎么查都查不出病因,手术做了几次就是好不了,他们才是我们心上的一道坎。
记得有一个嘉定转诊过来的复杂肛瘘病人,肛门控便功能较差,术前完善核磁共振肠镜等检查,就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按常规是要插导尿管的,但两次都插不进,请了泌尿科医生插尿管,也试了几次,最后导尿管从创面穿了出来——我们都傻了眼,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马上和泌尿科一起讨论弄清原因,原来是他的炎症范围渗透到的尿道,手术的减压和导尿刺激所致。损伤的部位需要修补,后来进行了膀胱造瘘。这个病人的伤口病理是正常的,但我们还是觉得不对劲,在术后三周左右复查出了结核,这是非常少见的。经过长期到位的换药,患者肛瘘创面完全愈合,而且肛门功能还有明显进步。但是尿道部的伤口一直长不好,我们又请了外院泌尿科修补才解决了患者所有问题。
这个病例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之前没有这样的病例,这类报道也只有国外有过。结合病人的病史和进一步检查,后来发现,病灶离尿道很近,中间已经极为薄弱和狭窄,医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严重性。真相,有时候就躲在暗处,你不曾留意的地方,所以,我告诫我的同事,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做到术前充分沟通告知,术中精准微创,术后换药到位。
晔: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也许是一对敏感的关系。从您的角度来说,这个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琛:肛肠科大都是良性病,大多数没有生命危险,所以患者有时候就由着性子,而对疗效的要求会更高。这样的话,从治疗角度其实更难,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大肛肠”的外科医生爱做肿瘤手术,而不愿意开肛瘘、痔疮。把这个领域的舞台交给了中医外科,这既是中医外科的优势,也是现状。
我认为,医患关系要建筑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有时候病人不理解医生的辛苦付出,我们虽然生气,却还是会全力以赴治疗,这是医德、是职责;但是如果病人选择了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给医生多一点安慰、鼓励,我们也会非常感激。
晔:听说,做痔疮手术是很痛苦的,很多患者都不愿意做,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王琛:“好事”不出门,“听说”满街走(笑)。肛门周围神经丰富,其实,每个人的痛阈是不一样的,有人创面很大很深却不痛,有人一点点浅表的伤口就痛苦不堪。这种疼痛,其实还跟疾病进程和恢复有关,术中肯定无痛,术后前三天可能用镇痛泵,或者坏死组织没脱干净,是不痛的;三五天后创面慢慢干净,敏感期神经末梢生长了,这段时间就有些痛,再到后期就变成痒。术前会把这个过程跟病人交待好,同时,我们也在研究怎么把它发展成无痛的手术,这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晔:您能谈谈术后的康复吗?
王琛:中医肛肠的特色也在术后康复。手术确实重要,解决疾病七成靠手术,但剩下三成要靠围术期的康复。龙华肛肠科换药是医生换的——如果换药处理不好,会导致假性愈合,可能造成复发,就会影响手术的效果。这在国外也是共性的问题,国外很多肛肠疾病是日间手术,术后让病人回去了,而社区医生和护士换药可能不到位,隔一个月随访,创口没有长好,需要重新再做手术。而龙华顾氏外科的特色是伤口小、损伤少,能立竿见影地促进早期消肿,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尽量不影响功能。
3守正创新晔:说说目前,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