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医院经典病例多学科团队助克罗恩

  正常人排个大便,是多么容易的事,然而对于克罗恩病(CD)患者来说,不仅是反复腹痛腹泻,还可能复杂肛瘘肛周脓肿反复流脓,时间长了还会肛门狭窄致排便困难,最后导致造口腹部排便,真是让人痛不欲生。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IBD)多学科团队(MDT)诊治的一名长达6年多的克罗恩病(CD)患者,在多学科的会诊后,对患者实施了肛瘘切除术+挂线手术和药物治疗,控制住病情,肛门未再流脓,患者可正常排便,炎症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使其恢复了正常人的通便问题。

  患者于年因反复腹泻、肛周流脓就诊,当时被诊断为“肛周囊肿”,给予肛周局部囊肿切开引流术,病情稍微好转。但不久,又出现反复腹泻,每天的次数在六七次,做胃肠镜等检查确诊是克罗恩病(CD)。六年多时间里,因反复腹泻、肛周流脓、肛瘘等症状,医院进行检查、药物、手术等治疗,效果甚微。去年1月,MRI和超声检查显示患者复杂瘘管及肛周、会阴部脓肿形成,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郭红教授的协调下,我院炎症性肠病(IBD)多学科协作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会诊讨论,为其制定了专门的诊治方案,腹泻由原来的每天的10余次变为每天的3/4次。5月到8月之间,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每次量约几毫升,腹部胀痛。检查显示大量的粪便堵塞肠道,属于“肛门狭窄”,医院消化内科两次为其行“内镜下肛门扩张术”,病情暂时得到缓解,但很快又反复。

  去年9月,患者再次入院。医院消化内科根据患者反复出现肛门狭窄,内镜下扩张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再次针对此病例进行全国MDT会诊,来自中山六院普外科练磊教授、医院杨柏霖普外科教授,及医院普外科肖卫东教授、放射科王光宪教授及内镜室的于劲教授参加会诊。

  经过全国MDT多学科会诊后,结合会诊意见考虑患者目前肛瘘伴肛门狭窄,建议行肛瘘切除术+挂线手术。会诊结束当日为患者实施了肛瘘切除及肛瘘挂线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长期于医院门诊随访,肛门未再流脓,患者可正常排便,并结合规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患者炎症情况控制好,体重恢复正常。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型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在我国也逐渐增多。其中CD可累及全部消化道,主要病理特征是透壁性炎症病变,肠黏膜各层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引起黏膜增厚、裂隙样溃疡形成,可出现肠道与其他器官之间的瘘管(如肠管之间、肠道-腹腔、肠道-膀胱、肠道-阴道、肠道-皮肤、肠道-腰大肌、肛周瘘管)。该病常伴有感染、脓肿、营养不良、发热等症状,临床治疗极为棘手,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IBD的诊疗仍是医学的难题,属于“罕见病“范畴,且患者病情多变,生活质量较差,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对于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开展IBD多学科会诊,对于IBD患者进行专业的诊断治疗和慢病管理,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是医院消化科开展的一例典型的IBD多学科会诊,目前消化科已组织了专门的MDT团队,包括消化科、胃肠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及专业的护理团队,常规对于疑难的IBD病例进行MDT讨论,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文字:李春梅

图片:李春梅

视频:曾理李荣荣

编辑:武孟

觉得不错,请转发到朋友圈或身边需要的人!

李春梅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
白癜风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zczl/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