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一种老古的疾病,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希波克拉底采用马鬃进行挂线治疗肛瘘的历史记载[1,2]。在我国医学中,对于肛瘘挂线治疗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明代。尽管临床医学技术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但挂线治疗仍然是治疗肛瘘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在临床上也在广泛的应用。对于简单性肛瘘[3],切开术即可取得效果,但对于复杂性肛瘘,我们需要更好地处理好治愈、复发与肛门失禁之间的矛盾[4]。随着对肛瘘发病机理及肛门解剖和生理的了解,目前对肛瘘的分类及治疗手段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诊断方面,Parks[5]于年根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对肛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近年来随着腔内超声、MRI的使用,对于肛瘘的诊断由传统的经验诊断逐步向客观影像学诊断过渡,到目前MRI已经成为术前诊断肛瘘的金标准[6];在治疗方面,全括约肌保留手术是肛瘘治疗新的方向,能降低术后肛门失禁的几率[7],应作为肛瘘治疗的首选技术,而传统的切割挂线法瘢痕组织多,易损伤括约肌,造成肛门功能障碍[8],作为肛瘘治疗的最后一步,应尽量避免使用;在治疗结果评估方面,除了重视对肛瘘复发率的评估以外,肛瘘术后肛门功能,特别是肛瘘术后数十年以后的肛门失禁风险应作为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因此肛瘘术后的随访时间由原来随访数年到现在随访数十年。
由于国内人口基数大,肛瘘治医院进行,医院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导致诊疗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在肛瘘治疗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了解我国肛瘘诊疗的现状,了解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差异,我们对近5年来国内发表的关于肛瘘的文章进行了调查,并与近5年来国际发表的文章进行比较,对肛瘘的诊治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国内外肛瘘诊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研究方法
1.1检索方法
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