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肛瘘 >> 肛瘘症状 >> 告诉你肛瘘真相

告诉你肛瘘真相

点击蓝字   来美国前后也得过一些病,主要是些感冒发烧,腹痛拉肚的小病,医院就搞掂了,但是年的这场病把我难住了。   病起6月,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晚上去图书馆学习,一坐下来觉得屁股痛,忍了会儿没有好转。回宿舍一摸,肛门右边发硬。第二天去校医务室,他们看了看,摇摇头就让我转院了。   7月和12月我先后医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每次术后医生都告诉说手术很成功,但最后还是复发了。半年时间,我学业荒废,精神和肉体饱受折磨。最后决定回国治疗。经过查询、研究,最后我把希医院肛肠科,我给王晏美医生的微博发了封私信,表达了我求医的愿望,他很快回信,愿意接收。今年4月中旬,医院,经王主任检查,确诊为高位肛瘘。5月初实施手术,6月初完全康复,目前已返回美国继续学业。在康复期间,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会经历这样的坎坷,某种意义上讲是缘于无知,当医生告诉自己患的是肛瘘的时候,当时几乎是一无所知,也没有重视起来。两次手术失败后才开始去查阅资料,进行了解和研究。为了让自己的这次经历变得有价值,我就跟王主任表达了想要普及肛瘘知识的想法,王主任觉得很好,愿意配合。于是,在国内康复期间,我就不断“骚扰”王主任,还好,在我回美国之前,完成了全部采访。现在你们看到的内容是我回美国后整理的。

认识肛瘘

患者马博士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这次得病之前,我只知道有痔疮,真的不知道还有肛瘘这个病。回国后一住院,见到病房里还有那么多像我一样的患者。王教授,肛瘘常见吗?哪些人容易得这个病?

王晏美医生

这里有个误区,人们之所以不太了解肛门直肠还存在其它一些疾病,是因为都被痔疮代言了,只要肛门不舒服,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呀,自己得痔疮了。肛门直肠部位其实有三大疾病,老大痔疮,老二肛瘘,老三肛裂。老大发病率最高,老二危害性最大,老三最痛苦。医院看病,首先要选择科室,现在的科室名称基本都是用人体器官或系统来叫,比如看痔疮要去肛肠科,但是过去不这样,医院,看痔疮要去痔瘘科,用疾病命名。“痔瘘”在过去代表了肛肠病,你看到肛瘘的地位了吧。在肛肠疾病中,肛瘘的发病率国外约为8%,国内约3.60%。这个数据虽比不上痔疮,但也不算低了。与痔疮相反的是,肛瘘并不像痔疮,岁数越大发病率越高,它更青睐年轻男性,1~10岁的小儿及20岁左右的壮小伙是绝对的高发人群。此外,一些其它疾病患者也极易患病,如肠道炎性疾病尤其是克罗恩病、白血病、糖尿病等。所以,有时当肛瘘发生,还要查查看是否有这些原发病存在。

患者马博士

我注意到,国内关于这病总共有三个名称,肛瘘、肛漏、肛周脓肿,您能一一给解释下吗?另外,这个瘘或漏的含义是什么?是真的漏粪吗?

王晏美医生

肛瘘和肛漏是一个病的两个叫法,就像你除了有个中国名外,在美国也一定有个英文名字。肛瘘是西医和现在通常的叫法,肛漏是中医名。

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身,是一个病的两个阶段。脓肿的病灶较大,是个窟窿,当缩小成一条管道,就叫肛瘘了。瘘专指疾病,漏含义更宽泛,但二者表达的一个意思就是,顽固,迁延不愈,有物流出,当然这个“物”绝大部分情况是脓水,少数患者也可能是稀便或肠黏液。所以有人将肛瘘比作是一只善于偷粪的老鼠。

肛瘘不就是个疖子吗?

患者马博士

有一点我非常不明白,肛瘘不就是组织感染了吗,性质不是和身体的疖子一样吗,为何打针吃药,甚至连手术都治不好,它到底特殊在哪儿?

王晏美医生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不仅是你,医院,医生建议手术治疗,都不能理解。甚至一些外科医生,认为很简单,感染嘛,切开引流就可以,当失败几次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肛瘘是感染不假,是“疖子”也不假,但它是特殊的疖子,其特殊性在于其独特的发病部位-肛门直肠周围,结果:1、引流不畅-肛周肌肉丰富,肛管高压。

2、感染源在肠而非一般的疖肿在皮肤,会造成持续不断的感染。3、粪便持续污染。4、肛腺先感染后蔓延。5、一部位感染后,蔓延情况严重,会造成多部位发病。正是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这种感染,不仅“根深”而且还“蒂固”,想轻易就去拔除,很难。

有脓肿一定会形成肛瘘?

患者马博士

那您的意思是脓肿就一定会形成肛瘘了?我得病之后在网上研究过一些美国关于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文章,包括ASCRS(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网页上的介绍,上面都说只有50%的脓肿会发展成为肛瘘。您如何评价?

王晏美医生

我也看到过你查阅的资料,美国的同行在这个问题上的确过于乐观,也过于保守。先说保守,“带瘘生存”是他们提出来的,这可能是的确找不到理想的方法,或者对手术的副作用有所顾忌,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吧。试想,年纪轻轻得病,然后与脓血打一辈子交道,恐怕很难想象。正因为如此,很多在美的中国患者最终选择回国治疗。我每年接待这样的患者不下20例。再说乐观,据我们数十年的观察,脓肿不形成肛瘘的几率只有不到5%,如果不积极采取手术治疗,95%以上患者都会演变成肛瘘。即便小儿肛瘘也是如此。

“带瘘生存”会导致癌变

患者马博士

“带瘘生存”?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提法,难道肛瘘对人体就没有什么危害吗?

王晏美医生

当然不是,所以我说我们的美国同行是过于保守,也过于乐观。我先介绍三个病例。病例一:这是年我援疆时治疗的一个患者,男性,54岁,肛瘘半年,大便困难,上医院检查诊断是复杂肛瘘合并瘢痕性直肠狭窄,就做了改道手术,就是粪便不从肛门,而是从肚子上排出。三个月肛瘘及狭窄没有任何好转,遂找到我。这是什么情况?肛瘘造成直肠狭窄。当然后来经过我的治疗,已经把肠道又改了回去。病例二:这个病例大概是15年前的事,三年他做了4次手术,但都复发了,后来到了第五年来诊,我看局部组织过硬,取病理化验,癌变。病例三:这是内蒙我一个学生经历的。这个患者还算是他的朋友,肛周脓肿找到他,因为熟嘛,事又多,就让给救救急。我的学生处理也不算有什么大问题,注射器抽脓,输液抗炎。5天后局部脓肿增大,发热不退,就又来了。这次我的学生就给他做了手术,但术后3天的时候病情突然加重,医院,抢救7天,最后死亡,死因是感染。虽然这三个是极端的例子,但肛瘘绝不是可以与之和平共处的疾病。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称其为肛门第一杀手,其实一点不为过。脓肿和肛瘘不手术不行,手术也会对肛门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唯一的做法,就是早手术,巧手术,把损伤程度减低到最小。

患者马博士

原来肛瘘这么可怕。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经常看到复杂性肛瘘这个名称,怎么理解?复杂是否就是难治?

王晏美医生

这个不能完全按照字义理解,医学上“复杂性肛瘘”的定义是指瘘管2个或2个以上,如果只有一个瘘管就叫“单纯性肛瘘”,当然同等条件下,复杂性肛瘘肯定要比单纯性肛瘘难治。复杂性肛瘘可能是脓肿直接形成,也可能是单纯性肛瘘拖延不治造成。所以早治意义重大。

患者马博士

高位肛瘘呢?高位和低位怎样界定?

王晏美医生

肛瘘的全称叫肛门直肠周围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位于肛门或肛管周围的瘘是低位瘘,位于直肠周围的瘘是高位瘘。当然医学上的分法比这要复杂得多。   其实最早将肛瘘分为高位和低位是英国人提出的。以齿线为界,向上就是高位肛瘘,向下就是低位肛瘘。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实用性很强。因为齿线是肛门和直肠的分界线,我们可以看得到,而位于齿线处的肛窦正是肛瘘的感染内口。   国内高低位的分界线选择的是外括约肌深层,这个从解剖学上可以做到,但临床很难,因为外括约肌深层是肛周最隐蔽的肌肉,可操作性差。   我个人认为,最应该用来作为分界线的是骨盆底,盆底的肌肉我们又叫肛提肌,也就是说以肛提肌为界最为科学。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到肛瘘,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它的前身,肛周脓肿。高位肛瘘来自于高位肛周脓肿。人体有四个地方的脓肿我们称是高位的,直肠黏膜下、直肠后和直肠两侧的骨盆直肠窝脓肿。这些脓肿都位于直肠内外,都位于骨盆内。所以高位肛瘘其实也就是瘘管位于直肠周围的瘘,当然在肛提肌上了。而骨盆底是可以用指诊来触知的。   肛瘘之所以一定要分出高位和低位,主要是因为与一个重要组织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肛直环”。这个环由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组成,是维护肛门功能最主要的组织。高位肛瘘穿越了这个环,手术时如何处理这个环是个世界难题。而低位肛瘘基本都在这个环的下方,即使是按照最原始的手术方法,一般也不会出大问题。

怎么判断是疖子还是脓肿?

患者马博士

我一开始去看医生,是因为屁股上起了个蚕豆大小的肿块,疼痛也不明显,只是坐下压迫的时候会痛。我去就医的时候,第一家给我手术的肛肠专家在手术前也认为我不是肛周脓肿,只是一个一般的疖肿,开刀排出来就好了。肛周脓肿早期究竟有哪些症状呢?像我这样症状不明显的,要如何及早确诊呢?

王晏美医生

我先明确两点:第一,以肛门为中心点,感染部位距离这个中心点在8cm范围内,80%属于肛周脓肿,5cm范围内,这种可能性上升到95%,而3cm范围内,可能性几乎%。第二,肛周脓肿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红、肿、热、痛。红,就是外观看上去是红的。肿,就是局部隆起,或触之有硬结或包块。热,局部皮温高,或体温升高,温度高低与感染范围成正比。痛,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这一症状,表现为持续与渐重性。低位疼痛明显,高位可能会表现为坠胀与便意感。现在对脓肿的诊断可以借助核磁、CT和B超,尤其是B超,应用非常普遍,效果也很好。值得注意的是,肛周脓肿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有时非常凶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就向前面介绍的那个病例一样。所以一旦发现肛门周围有以上表现,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

第一养身参考

做您的私人医生

长按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glzz/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