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婴儿腹部肿胀凸起
孩子父亲以为是积食、胀气
不曾留意
去医院检查,没想到
竟发现腹部长有巨大肿瘤!
“最难熬的熬过来了,宋生生主任给了无限的帮助,所以现在感觉很轻松了。”3月23日,记医院(下称“禅医”)获悉,泌尿外科宋生生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1岁幼童摘除腹部肿瘤,李先生连声致谢。据了解,该患者术前重量为11公斤,切除的肿瘤就重达2斤多,经过悉心治疗和照料,幼童已基本康复,并将于近期出院。
据幼童的父亲回忆,起初他以为孩子是因为积食、胀气等原因而经常哭闹,认为是小问题所以并未留意,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发现孩子腹部开始肿胀凸起,变得不爱吃饭这才着了急。病急乱投医之下,李先生先后在老家求助了多个医生,但是吃药后病情并无明显好转,最终,在朋友推荐下他和爱人带着孩子来到禅医寻求专业治疗。
肿瘤占肚子1/3内部脏器移位
幼童来到禅医后,宋生生团队为幼童完善相关检查,借助肿瘤多学科讨论、三维重建技术,确认幼童肚子里长了腹膜后畸胎瘤。宋生生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儿科重症监护室,为幼童实施了后腹膜肿瘤切除术。
术中,医生发现幼童腹部的肿瘤大小约为15cm×10cm×12cm,按面积来算,约为占肚子的1/3,且肿瘤已与肝脏、右肾脏、肾动静脉、肠管等黏连,活动度较差。巨大的肿瘤甚至把肾脏、肝脏、肠管挤压移位,其中肾脏最为明显,从右边移位到腹部正中线,形成了近90度的移位。
据了解,手术过程中一旦将肿瘤囊壁分离破裂,可能会导致肿瘤的种植或复发,手术风险系数较高,这就需要医生扎实的技术支撑。“增强CT显示,肿瘤的包膜和各个脏器是有间隙的,但术中却发现这个间隙是致密的,就像是书页间被胶水黏住的感觉,剥离难度极高。”宋生生表示,肿瘤与肾脏血管,以及腹主动脉、下腔动脉这两条人体最大的血管黏连,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大出血。
成功切除肿瘤重达2斤多
在长达3小时手术后,宋生生团队成功完整切除重达2斤多的肿瘤。术后病理为良性的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幼童已被转送至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开展进一步观察治疗。在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下,患者术后第一天进水,第二天加入辅食,第三天转入普通病房。
宋生生表示,该名幼童的肿瘤极有可能是孕期时形成,而腹膜后畸胎瘤是儿童腹膜后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在小儿畸胎瘤中,腹膜后畸胎瘤起病隐匿,且良性多见,故早期常无特殊表现,多因肿瘤巨大或出现临近脏器压迫症状才被发现,这也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最后,宋生生提醒,孕妇要注重孕期检查,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才能早治疗,如发现孩子肚子出现膨隆,经常疼痛、哭闹,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扫码入群
想要了解佛山本地最新资讯?
不定时领福利?
快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