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陀区在“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普陀独特的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从“苏河水岸”文化品牌建设、开展精品节展赛事、推动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以特色文化标识打响城区软实力的文化品牌。
文化名人究竟对普陀文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苏河水岸”文旅品牌的呢?
小编邀请到文化名人
请他们谈谈对于普陀文旅的印象
以及对于“苏河水岸”文旅品牌的理解
苏州河是上海的传奇
马尚龙
上海的老工业,也可以说是后来久负盛名的“上海制造”,有相当部分,是从苏州河边起家的。福新面包公司、上海啤酒厂、信和纱厂、上海灯泡厂、上海酵母厂、上海火柴厂、上海造币厂……他们当年都是顺水而为:苏州河是老工业的交通依存、资源依存,当然,苏州河也是老工业的下水道。
当水域不再是交通首选,当环保成为城市文明的课题,当新兴的工业蓬勃发展之时,苏州河的老工业,绝大部分只剩下了老工业的躯壳,日渐斑驳陆离,还连累了苏州河。苏州河里天天流淌的都是贬义词。
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觉得苏州河是会有什么创意,有什么文化的。苏州河的水也罢,船也罢,桥也罢,人也罢,两岸的垃圾码头、厂房仓库也罢,就再也找不出创意的基因。苏州河存在的精神价值,只是上海人的一条界河,南北两岸分别是上只角与下只角。
年前后,真正的苏州河创意开始了。昔日的破仓库旧厂房涅槃般地重生,M50遗留下的是老工业的历史,焕发出来的是魔都文化时尚。与之相守相生的苏州河,似乎时光倒流,流回到了大工业之前,又时时泛起“上海制造”的波纹。她日渐清澈,有鸥鸟为证;她充满活力,有赛船浆声;她妩媚再来,有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前苏州河两边的垃圾码头,现在叫做清水平台。以前苏州河也常常当作电影的背景,那是拍新中国成立前的穷人、拍工人起义。如今的苏州河,像一个明星一年到头档期全部排满,也更是一个产业链的始作俑者,带动了一个名叫“苏州河”的产业,有拍电影的拍照的,有开店的,有开展艺术活动的,还有婚纱摄影的……好在苏州河也热情洋溢,不知疲倦,善待八方来客。
光顾苏州河的人,他们既眷恋于苏州河的历史黄页,又捕捉了苏州河新的灵魂;既汇集于枯燥的史料,又是对苏州河的百年一叹,虽然不能等同于“子在川上曰”,但是分明看得到他们在苏州河岸边的漫步。曾经有一个楼盘将苏州河的一小段圈入在自己的小区,引起了民众的共愤。看到这条新闻,感觉上就像是后辈们对遗产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这倒是不经意地将苏州河提到了遗产的高度,如果仍旧是垃圾码头的话,那就会责令某一个单位负责垃圾码头的清洁卫生工作。
年,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挂牌。从这些创意园分布图来看,在苏州河畔就有5家,不远处还散落着3家。不必再去追问年苏州河边有多少家创意园区了,就像不必再去怀疑年苏州河的诗意了。心动苏州河,才是大上海的一个重要音符。
创享塔
心动苏州河,理当是现在;过去,这个城市曾经有过心死苏州河的。因为苏州河横隔上海市区南北,交通渐渐不便,并且恶臭绵延,有人提出大胆的创意:填埋苏州河,将苏州河改成苏州路,就像肇嘉浜路原来的臭水浜被填埋成绿荫道一样。这一点都不是凭空的杜撰,保留苏州河,当然也有苏州河的价值。那时候苏州河对于上海来说,是输送吃喝拉撒的内河航道,更是天然的下水道。城市越是落后,内河的功能越是繁复,就像越是穷人的家里,孩子们特别会做家务一样。
上帝没有特地为牛顿创造了苹果,但是牛顿从一个坠落的苹果发现了上帝的赐予。苏州河的改造也包括苏州河边创意园的建立,恰是那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曾经有人赞美式地认定,这是化腐朽为神奇,可惜这个赞美错了,错在这不是化腐朽为神奇。苏州河从来没有腐朽过,上海的老工业从来没有腐朽过。那么如何来形容苏州河的改造和苏州河边创意园区的层出不穷?或许这么说更加准确:这是化神奇为新的神气!因为废旧仓库在百十年前沿苏州河鳞次栉比的本身,就是上海工业和商业的神奇,而且不经意间,为今天的魔都文化和时尚埋伏下神来之笔。神奇神气兼具的苏州河,是上海的传奇。
一条穿越了一座城市的河,当她年复一年忍辱负重时,她仅仅是城市的下水道;当她重回清澈,被尊称为母亲河的时候,那么这一座被穿越的城市,一定是一座文明的城市,富裕的城市。在城市下水道和母亲河之间,横亘的只不过是年代。
苏河十八湾
有一首上海老歌《苏州河边》,我非常喜欢。它是情歌,但是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把苏州河的神韵与调性唱了出来:夜留下一片寂寞,河边不见人影一个,我挽着你,你挽着我,暗的街上来往走着;星星在笑;风儿在妒,轻轻吹起我的衣角;我们走着迷失了方向,尽在暗的河边彷徨;不知是世界离弃我们,还是我们把他遗忘……苏州河里流淌着的,是上海和上海人的情调了。正本清源,苏州河似乎更加应该叫做吴淞江,但是在上海,“苏州河”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曾经有孩子问我,苏州评弹是苏州河的船工号子吗?当然不是,吴侬软语的苏州河是用不着声嘶力竭的船工号子的,但是苏州河上是应该有自己的音律的。假如有一天,在苏州河上闲散泛舟,有一曲苏州评弹,诸如蒋月泉的《莺莺操琴》,倒是最浓的苏州味道了:“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碧莲香……”彼时,也许河边正有青年男女牵手在唱《苏州河边》:夜留下一片寂寞,世上只有我们两个。
作者简介
马尚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黄浦区明复图书馆理事长。著名节目主持人、原《现代家庭》主编。
原标题:《原来普陀给文化名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