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叶来源
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
“我凭什么听你的?”
儿子眼睛微红,鼓着嘴,仰着头,气哼哼,倔强地看着我。
“凭什么?凭我是你妈。”
我忍无可忍地吼道。
这个场景在你家里发生过么?
看动画片要求关电视的时候、吃零食让收起来的时候、出门前收拾玩具和东西的时候......
原来制定好的规矩变得毫无束缚力,娃总能找到理由不断地表达他的抗议,最后毫不示弱地来一句:
“我凭什么都得听你的!”
这一句拷问,深入老母亲的灵魂,既扎心又无奈,让全中国的妈妈内心充满了委屈。
如果要给孩子对抗妈妈的扎心语句排名,“我凭什么听你的”这句话绝对可以荣登榜首,它能让人憋出内伤。
凭什么:
凭我们满腔热血都为了孩子好吗?
凭我们费劲心思把孩子养大?
凭我们占有父母的身份吗?
冷静下来思考,娃的这句拷问也不无道理,细想老母亲的心里充满了欣喜。
我的儿子长大了,对妈妈的质疑,说明他发现世界有很多的可能。
父母所说的话也不一定是事情的唯一解释,他可以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质疑、反叛是独立的开始,是孩子的突破和成长。
而这时候,父母的回应尤为关键。
打着爱的控制是伤害
面对孩子的反叛,控制欲强的家长会强迫孩子顺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殊不知,打着爱的控制也是一种伤害。
这种爱会谋杀孩子的个性,伤害孩子的幸福感。
最近大火的育儿剧《小舍得》里的田雨岚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超强控制欲的妈妈。
她自认为一切都为了孩子,将孩子的生活控制到以分钟来安排,所有的爱好都围绕学习来进行。
她的任何关于子悠的决定都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受。
在她看来,小孩子懂什么呢。
“只要是对学习,没有帮助的,就都是浪费时间。”
为此,她停了子悠的足球课去学奥数。
子悠和妈妈争辩,已经和队友说好了明天的比赛,田雨岚强硬地回答:
“反正足球就别想了,先把奥数学好。”
妈妈严密的控制,使子悠的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
在电视剧里,他经常低着头,使劲抠自己的手,哪怕他的手已经流血了。
在班级举办家庭课堂“请你夸夸我”中,老师让孩子和家长去讲台上找自己的小纸条。
别的小朋友都和父母一起开心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赞扬。
可是,子悠一个人落寞地坐在凳子上。
而田雨岚看到小纸条上写着子悠养了一只小蜗牛时,当场就变了脸色。
去班级里找到了小蜗牛拿给儿子,并严厉批评孩子,觉得他用乱七八糟的东西,浪费时间。
小蜗牛事件彻底压垮了子悠,他在台上哭着控诉母亲:
“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你每次看到我没有读书写作业,你就难受。”
这样的爱,真的是爱吗?当然不是的。这只是依据自己的想法想象出了一个“理想”的孩子,然后根据这个理想去塑造孩子。自由且放任的养育里
也需要一些规则
在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和控制型父母相反的是放任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对子女的言行不闻不问,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
在自由且放任的养育下长大的孩子,则往往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自由散漫,缺乏团队归属感和规则感。
我的朋友是一名教师,在她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女孩。
个子小小的、短短的头发,平时总是嘻嘻哈哈。
上课的时候经常说一些俏皮话。
例如老师说这次题目有些难,她就会说“不会写就不用写了吧”。
有一次,朋友在课堂上讲课,看着到她坐在座位上低着头嘻嘻笑着。
当朋友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发现她正拿着手机看电视剧,完全无视这是在课堂上,正在上课。
深入了解后,她才发现女孩之所以充满戾气,其实和她父母的养育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女孩的父亲常常出差,在家的时间很少,基本不怎么管她。
母亲虽然在家,对女孩的关心也很少。
而她做任何事情,母亲都没有干涉过,更没有提过任何的建议。
有一次犯了错,她说:
我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我犯了错自己承担就好,你告诉我父母也没有用,他们不会管的。
看似倔强,却又眼含泪水。
看似戾气,却有着无人了解的委屈。
父母的放任让女孩感受到的不是自由和尊重,而是无人陪伴的孤单,无人依靠的恐惧。因为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于是,她宁愿选择犯错去吸引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