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强的孩子很难养,他们要求多又情绪化父

对于多孩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有的喜静顺从,有的则好动强势、我行我素。

这也意味着父母们要面对不同进阶水平的教养挑战,性格乖顺的孩子势必会节省一些烦心事,个性强的孩子呢,往往会带给父母不少的“生活惊喜”。

敏敏老师最近看到美国一名儿童和家庭治疗师安杰拉·普露丝的故事,很有借鉴意义,分享给大家。

熊孩子和乖孩子的教养PK

身为3个孩子的妈妈,安杰拉永远忘不了几年之前带两个女儿摘草莓的一次经历。

那天天气明媚,等到安杰拉和女儿在篮子里装满了新鲜的草莓后,才发现载她们一行人回去的车迟迟没来。

于是,在无助的等待过程中,捣蛋鬼们蠢蠢欲动了。

等安杰拉回过神来,她的3岁小女儿已经闯入了附近禁止进去的草莓园里,她还特意寻找最深最大的泥巴坑,只为将自己穿的鞋子踩进去。

好不容易将她叫回身边,5岁的大女儿也开始作妖了。

安杰拉一不留神就发现她用刚摘的草莓把全身搞得红通通的,显然她无视了之前说好的“食用草莓前必须先付费”的规则。

一时间安杰拉的心理五味杂陈,她绝望地期盼司机赶快到来,并试图忽略周围充满批判或嘲笑的眼神,当下她的脑海里只冒出了一句话——为什么养孩子这么难?

然而,两个女儿“艰难”的养育之路并没有在小儿子身上继续下去。

在小儿子出生之后,安杰拉体会到了育儿的另外一面,原来可以这样“不疯狂”。

产后的休整期,称得上是有史以来安杰拉最放松的假期,小儿子适应世界的节奏是那么快速,他乖乖地睡觉、喝奶,很少吵闹。

如今,这个3岁的小男孩会提醒妈妈在出门前,彼此要握紧双手才安全,他小小的身体里面,仿佛住着一个大人的灵魂。

他会听从父母说的所有话,如果他产生抵抗之心,安杰拉只需要冷静地教导一番,就能让他回归正轨。

对他而言,长大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育儿挑战各有不同

对比之下,小女儿在娘胎的时候就经常动个不停,这让当时还是孕妇的安杰拉每天反应非常大、叫苦不迭。

小女儿两岁之前,经常喜欢朝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跑,而且就像个猴子一样,速度非常快。

一岁半的时候,她就敢爬去悬挂在酒吧桌子上方的水晶灯上,她好奇灵活、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岁生日时拿过生日蛋糕就啃个精光,没一点女孩子的矜持。不得不说,抚养这个孩子把安杰拉和丈夫累的够呛。

美国儿科医生和作家佩里·克拉斯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了父母这种状态:

“每个孩子的养育任务各有不同,虽然有时候充满了乐趣,但也意味着养育任务可能存在着天壤之别,有些父母要做的事情比其他父母要难多了,也要费力多了。

苦差事、麻烦事接踵而至,获得的满足感比别人少,还要时不时地承受熊孩子在公开场合吵闹留下的羞辱感。

这就是一种没有说出口的育儿秘密。”

为什么有些孩子个性强,很难养?

孩子的性格天差地别自然有很多原因,安杰拉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了以下三点主要的因素。

1.天生气质

这个词语也可以用一句中国老话解释,那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就像活泼好动、敏感脆弱、爱冒险这些特质,从幼时就已经初见端倪,并且未受到后天教养的影响,甚至可能跟随一个孩子的终生。

有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相较其他人就比较缺乏适应力,融入的节奏也较慢,好比第一次搭公交车上学这件事,其他孩子跃跃欲试、充满了期待,但他们做起来却唯唯诺诺,忐忑不安。

养育一个个性强的孩子,当为人父母者多了解天生气质具备的复杂性,那么自然也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性格迥异。

2.后天发展差异

一个孩子的发展轨迹通常不是线性的,有些孩子的经历反而会更曲折反复,他们身上的5个主要区域会暂时性缓慢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社交和情绪能力、精细活粗大肌肉能力,虽然这些能力不易察觉到,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简单的例子是孩子的执行能力,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孩子合宜行为所需要的掌控能力,包括心理控制和自我调节等。

而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每10个孩子中大概会有1个表现出执行能力上的延缓,这意味着他们比较难以组织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容易被情绪左右,很难符合家庭和学校的日常要求。

3.心理健康因素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有些孩子也是。

他们天生就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或情绪不稳定的症状,或者以不同的程度辐射到孩子身上,比如一个孩子可能焦虑度偏低,但很难集中注意力、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者很难在不同的日常活动任务中进行快速切换。

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独特性

意识到自己孩子个性强的原因之后,安杰拉也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养理念来。

她承认当看到另外一位带着两个安静孩子的妈妈时,她的心里从一开始的羡慕慢慢产生了一种重击感。

她反问自己,为什么在对比之下会觉得是自己的教养出了问题?为什么要自怜自艾、对其他父母产生嫉妒之心?教养的重点,并非关于父母的期待,而是父母如何学会去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如果父母都不能学会去欣赏孩子的特质,这世界上还有谁能做到呢?

于是,安杰拉跟自己约定以后要做到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她要不断提醒自己尽力去记得并欣赏这个世界的多元化,各种各样的人包括不同性格的孩子,都要抱着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

她会满怀希望地看到,两个个性强的女儿会拥抱怎样的精彩人生,她们那用不完的活力、对“不”的满不在乎,以及坚定的决心毅力,可能会成为未来成功的力量来源。

同时,安杰拉也迫不及待想看到,性格随和的儿子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不是和姐姐们那样透过决心和强势,而是用耐心、温柔和平静的内在力量,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件事,就是安杰拉会让孩子们知道,无论他们多么与众不同,他们只需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行。

她会不断去主动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长处和短处,并尽可能多地将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在敏敏老师看来,安杰拉这一段教养意识觉醒之路,是值得所有父母借鉴的。

每个父母都行走在不同的旅程之中,中途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发现每个孩子的需要点,并让自己收获一些思维或行为上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因为我们不一定都能看见并欣赏孩子的独特,就算知道孩子和别人有所不同,我们是否又能做到根据孩子的个性去引导他,而不是非要用一个大众的标准去教育他呢?

养育孩子就像种下一颗种子,不同的种子会长出不同的大树,能否枝叶繁茂,需要的是适宜的灌溉方式。

同学们家长们,不妨把我们“设为星标”★吧!不错过任何中美新鲜事~

戳“阅读原文”可预约咨询留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glss/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