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和间质标志物在TC中的表达模式与瘘管

背景:克罗恩病(CD)患者中瘘管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最近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CD瘘管被覆扁平的间质样细胞(过渡细胞[TC]),其形成一层斑驳的基底膜。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对上皮细胞进行重新编程的过程,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迁移并具有“侵袭性”潜力。在不同组织和疾病中均可发现,EMT可能对纤维化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探查EMT是否参与CD瘘管的形成。

方法:共纳入17名CD患者,包括18处肛瘘、2处肠内瘘和1处肠膀胱瘘。此外,还纳入了2名非CD的肛瘘患者。根据标准技术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了细胞角蛋白8和20、β6-整联蛋白、E-钙粘蛋白、β-连环蛋白、波形蛋白及TGF-β1和2的表达。

结果:覆盖于肛瘘或肠内瘘的TC细胞角蛋白8和20呈强阳性,而波形蛋白呈阴性,表明其为上皮来源。在上皮细胞和TC之间的移行带,β6-整合素和TGF-β最为深染。与常规瘘管上皮相比,TC中连接蛋白如E-钙粘蛋白的表达降低。此外,可观察到β-连环蛋白从胞膜到胞质的移位。

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表明了上皮和间质标志物在TC中的表达模式与瘘管形成有关,这是EMT的特征。研究肠瘘形成过程中EMT的通路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glss/6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