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肛瘘,那是因为你或许知道肛瘘手术之痛!预防肛瘘,除了饮食和锻炼外,还需了解肛瘘的形成,并谨慎对待那些会诱发肛瘘的疾病,如痔疮、肛周脓肿等。
肛瘘,又叫肛漏,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肛瘘,因其可由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痔疮、肛周炎性疾病等演变而成,且外口常不断有脓液、脓血,甚至是粪便流出,故而肛瘘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痔“漏”。
痔疮和肛周脓肿患者需注意
1、痔疮可诱发肛瘘
肛瘘发病率,仅次于痔疮。不能及时治愈、反复发作及病情加深的痔疮,如出现渗出和局部感染时,就很容易合并成肛瘘。早期的痔疮可及时进行保守治疗,一旦病情加重合并成肛瘘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肛周脓肿不绝对形成肛瘘,但概率超过90%
一般来说,除了极个别单纯性浅表脓肿,可经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伤口彻底愈合不形成肛瘘外。绝大部分,超过90%的肛周脓肿患者,经手术切开引流或自行溃破后,受脓腔愈合缩小,腔道内得不到彻底引流,细菌滋生,反复感染影响,都会形成迂回、曲折的腔道组织,并最终演变成肛瘘。
形成肛瘘的过程
第一阶段:肛隐窝、肛门瓣感染发炎。开始只是局部发炎,若延迟治疗,炎症会逐渐扩散至肛门周围。
第二阶段:炎症在第一阶段得不到控制,扩散至肛门周围,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炎。
第三阶段:由于滞留在肛门直肠周围的病毒、炎症不能得到消除或控制,就会导致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抗病能力下降,长时间下去就会成为病菌入侵、扩散、积聚繁殖的地方,而这里的组织最容易引发感染发炎,最终就会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注:若早期的肛门直肠脓肿能处理得当,往往可以使脓消散治愈,若处理不当或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期,就会发展到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须手术切开引流,这时,脓腔虽逐渐缩小,但溃烂腔口经久不愈合或假性愈合,都容易形成瘘道。脓液经常顺从瘘道流出,或在空腔内反复感染,反复发作,如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还容易形成复杂性肛瘘。
预防肛瘘还需注意
太爱干净:许多人“太爱干净”,便后用纸巾反复擦拭,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肛门内的腺窝受到损伤。因此避免便后过度的擦拭,保持良好的肛门卫生习惯,另外尽量选择质量及柔软度较好的纸巾。
不爱干净:肛门局部清洁不到位,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引发炎症,引发阶段性的病变,最后形成肛瘘。
长期使用软便剂:因肛门腺窝的开口是朝内,长期使用软便剂(如:果导片,麻仁丸,开塞露等),粪便会比较稀软,容易渗入腺窝而引发炎症。因而,如出现便秘时,应尽量选择食疗,减少对软便剂的使用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