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肛瘘的定义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也称之为“肛漏“是肛管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
2、肛瘘的病理症状表现
①外口:距肛门远近不定,数日不一,可凹陷,也可突起。
②瘘管:连接内口与外口的管道,形状各异,可有一个,也可有多个分支。
③支管:主瘘管引流不畅,或反复感染,均可发生很多支管。探清支管对手术效果极为重要。
④内口:是肛门感染形成肛门周围脓肿的入口,多数在肛窦附近,80%在肛管后正中线两侧的肛窦发生。
3、瘘的治疗原则
肛瘘的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因为只有进行手术,才能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
①清除内口:手术时要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
②处理好瘘管及支管、死腔:要把瘘管的管道、支管、死腔等清除干净,以免术后复发。
③保留肛管亩肠环:肛瘘手术时,应明确诊断,查明内口及瘘管走向,保留肛管直肠环,以维持正常的肛门括约功能。
4、肛瘘患者的应对措施
肛门部潮湿难受时,注意肛门部清洁卫生极为重要。一般可用温盐水外洗,亦可选用中药外洗。如肛瘘的分泌物多时,内裤要勤换、勤洗暴晒,也可用肛门带保护肛门,以免过多污染内裤。肛门带亦要经常换洗,不要让脓液、分泌物积留患部。
5、肛瘘术后的恢复时间
肛瘘术后的治愈时间的长短,与瘘管的大小,病情的复杂程度,病人的体质情况及手术方法有密切关系。肛瘘的手术方法有切开、挂线、切挂等疗法,其目的都是切开瘘道、暴露创面,祛腐生肌,使新鲜的健康肉芽组织从基底部结实地生长,直至创口愈合为止。一般来说,皮下肛瘘术后2周左右可治愈,单纯性低位肛瘘,大约需4周左右的时间才能渐愈;少数高位性难治瘘,疗程就相对更长一些。
6、肛瘘术后护理
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切口常规换药,中药坐浴,局部用药,抗生素静滴。在手术24小时后,将伤口内的凡士林纱布及其他填充纱布取出,若创面较深较大,则可于48小时后取出,使患者排便,然后坐浴患处,并换药。每日一次直至伤口完全愈合。换药时,伤口应保持引流通畅,药布放到伤口深处,即伤口底部,覆盖好肉芽组织,使其由深部向外生长,但不宜填塞太紧,以免妨碍愈合。同时要检查伤口情况,避免外部伤口粘连,早期愈合,而形成新的瘘管。对外部生长较快的肉芽要经常剪切,对已提前愈合的外部组织要提早切除,扩大外部引流口,使引流通畅。
7、肛瘘术后饮食
肛瘘病人在手术初期,宜食少渣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一方面术后消耗较大,卧床时间长,消化功能减退,应尽可能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另一方面避免粗糙干硬的粪便对术后伤口的刺激,减轻疼痛。术后1周可增加饮量和品种,并增加下床活动。伤口恢复后期,可多食一些高蛋白、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瘦内汤、排骨汤、黑鱼汤、火腿汤、鸽子汤、鲜鸡汤、甲鱼汤等,以增加营养,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有利于促进创面的愈合。此时如吃一些紫菜、海带等,可增加和补充微量元素,对患者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