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的传统概念是直肠下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齿状线以上的静脉丛淤血、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人群为习惯性便秘者、孕妇、长期久站、久坐者。
内痔疾病分类根据痔病出血和脱垂的严重情况将内痔分为四期:
第一期
主要是排便时出血,呈滴血或喷血状,出血量较多,痔块不脱出肛门。肛镜检查见直肠下端黏膜呈质软、红色的结节或团块状突起。
第二期
除便血外,排粪便时痔核可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可自行复位。
第三期
排便、用力屏气、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痔块可脱出肛门,不能自行复位,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可使痔块回纳。
第四期
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立即脱出。
内痔诱发因素便秘
便秘时粪便不易排出,对直肠下段、肛管部位产生较大的压力,使血管受压,以及排便次数过多或时间太长,腹压增加,使得肛门直肠静脉回流障碍,容易诱发疾病。
饮食因素
过度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使直肠下部及肛垫充血水肿,出血。
妊娠
妇女妊娠、分娩时腹压直接影响肛门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出现静脉曲张是女性内痔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影响因素。
内痔的典型症状便血
内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出血可呈滴血状或喷血状,数日后可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是痔疮出血的常见诱因。长期慢性出血可发生贫血。
痔核脱出
排便后痔核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逐渐发展为需用手还纳,严重者痔核脱出后难以回纳,在稍增加腹压的情况下,如负重、咳嗽时亦可脱出。脱出可伴有黏液渗出,引起肛门潮湿、坠胀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症状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出现感染、糜烂、血栓形成甚至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痔块脱出或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常有分泌物流出而刺激肛门皮肤,产生瘙痒不适甚至慢性湿疹。
并发症
长期失血的病人会出现贫血的表现,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肌肉无力、易疲劳等。长期慢性贫血甚至会出现恶病质的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