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老年人,常有十人九痔之说。其表症主要是肛门周围静脉充血、静脉瘀血,同时静脉壁薄弱,失去正常弹性对压力的抵抗力减低所致。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老年人,常有十人九痔之说。其表症主要是肛门周围静脉充血、静脉瘀血,同时静脉壁薄弱,失去正常弹性对压力的抵抗力减低所致。便秘是常见诱因之一,膀胱结石、炎症、前列腺肥大,也会促使痔疮的形成。经常腹泻、站立或久坐的人,患痔疮也较多。
痔疮有外痔、内痔与混合痔三种。单纯外痔无明显痛苦,重者在站立或行走时肛门部发胀,平时篷痒等不适感,如发炎时使痔内血块凝结形成血栓,则会有剧痛感,多经一周左右,逐渐消退,最后形成皮赘而愈。如不愈,甚或加重者则需手术治疗。内痔痛觉不敏感,多无不适,排便时易损伤而出鲜血为其特点,血量多少不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大便干燥、食物刺激、疲劳是诱发出血的原因。
日常饮食十分重要:
一、要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糙米饭、玉米饼、粗麦面粉及各种根茎类蔬菜。痔疮出血时,食用金针菜、香菜、木耳、绿豆、蜂蜜可起到缓解作用。食物纤维成为粪便扩充剂在大肠内吸收水分而膨胀,使粪便质地较松软,体积与重量增加并刺激肠的蠕动,使粪便较快排出,这对痔疮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二、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可以促进肠的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避免直肠未端血管受压迫,对促进痔疮的痊愈有着重要意义。
三、民间治疗痔疮常用马齿苋蒸猪大肠,鲜荸荠煮红糖等食疗方。具体制法为,每次用马齿苋100克,洗净切碎后装入4~5寸长的猪大肠内,两头扎好,放蒸笼内蒸熟。每日晚饭前一次吃完,连续服用多次。或取鲜荸荠500克,红糖60克,加永适量,煮汤。一日内分次饮完,连服三日。
四、痔疮患者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蒜、胡椒、芥末、姜以及酒类。这类食物会刺激直肠肛门部位血管再度充血与扩张,造成排便的刺疼与坠胀感,从而加剧或诱发痔疮。此外,禁忌腐烂、霉变、发酵变质或不洁食物,避免胃肠道传染病,使邻近组织特别是直肠肛门免受其害。及时治疗必不可少:
内治法元?朱震亨主张「痔疮专以凉血为主」(《丹溪心法》)。古代对痔疮的内治多主张「清热解毒,凉血祛瘀」。在临床中,疗效确切。但临床上有因风、湿、燥、热而病者;有气血两亏,脾、肺、肾虚而病者;有虚实夹杂者。所以在治疗上就应随证施治,既要扶正,又要祛邪。(1)风伤肠络主证:便血色鲜红,滴血或射血,或有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方药:凉血地黄汤。方解:方中以生地黄、当归尾、赤芍凉血和血;黄芩、黄连、天花粉清热泻火;地榆、槐角能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配以升麻、甘草等以清热解毒;荆芥祛风解表,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之功。(2)湿热下注主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或脱出物渗出液较多,黏膜糜烂,或伴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潮湿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渗湿止血。方药:脏连丸合萆薢渗湿汤。方解:方中以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猪大肠的脏器疗法,给病变部位作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患处,可提高疗效,两者合用具有清化大肠湿热之功。萆薢分清化浊;牡丹皮清泻肝火和凉血消瘀止血,黄柏以苦胜湿,以寒清热;茯苓、薏苡仁、泽泻、滑石、通草以淡渗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渗湿止血之功。(3)气滞血瘀主证:肛缘肿胀,隐见紫瘀,内痔脱出,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管紧缩,便秘溲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涩。治法:行气化瘀,消肿解毒止痛。方药:止痛如神汤。方解:方中以熟大黄主泻火解毒,活血行瘀;辅以黄柏、枳实清热燥湿,泻热通便;皂角刺消肿排脓;归尾、秦艽养血祛风;苍朮、防风、泽泻、槟榔以祛风利湿,降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消肿,行气化瘀止痛之功。(4)脾虚气陷主证:痔核脱出,不易复位,肛门下坠感,便血色淡,伴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芤。治法:补中益气,固脱止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解:方中黄耆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党参、白朮、炙甘草甘温益气;脾虚则运化失司,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参、耆以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得以提升;血生于气,气虚则血弱,故用当归补血和营;赤石脂涩肠固脱止血。诸药合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脱止血的作用。(5)阴虚肠燥主证:便血色鲜红,量少,大便干结难解,形体瘦弱或伴口咽干燥,潮热盗汗。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润肠。方药:增液承气汤合润肠汤加减。方解:方中玄参、生地黄、麦门冬能滋阴增液,润燥滑肠;芒硝、大黄软坚润燥,泄热通下;桃仁、当归、火麻仁补血行瘀,润燥滑肠;生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是「增水行舟」之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