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后,很多人缺乏运动,吃的油腻,不仅大腹便便,还经常闹肚子、便秘,甚至大便出血。这些其实都是肠癌的高发人群,但可能一辈子都忍着不愿意做筛查,等查出来了,已经是晚期了。”
我国肠癌生存率只有美国的一半
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两倍。
40岁以上是肠癌的集中发病群体,但近十年来正在不断年轻化。在调查中,发现有腺瘤息肉的患者最年轻的只有16岁,确诊为肠癌的仅23岁。30~40岁的腺瘤发现率高达22.1%。
不仅肠癌发病增速不断上涨,中国的肠癌死亡率也非常高。统计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30%,而美国为64%,为什么两者差距如此之大?原来,结直肠癌作为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致死癌症,早期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等到发现问题时,基本就是晚期,治愈率只有5%~40%。
多项研究均已证明,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对于肠癌的早期筛查都有明确指南,而我国目前还无明确指南,公众对于肠癌的认识度不够。美国大肠癌圆桌会议宣布到年,实现更大范围的结直肠癌筛查(普及率达80%),而中国肠癌筛查的普及率可能连8%都不到。
一项针对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显示,作为我国近年来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的地区,只有7.6%的调查人群了解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真的可以提前5年发现肠癌?
为什么早期筛查对于肠癌防治如此重要?浙江大医院张苏展教授介绍:“肠癌从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10年左右的发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早期的小腺瘤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生存率也高达95%。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但有调查显示,在早期就发现肠癌的患者不到总体的10%,除了经常腹泻、大便出血等症状外,人们也很难辨定自己是否患病,早期筛查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到了年纪、甚至有了明显肠胃不适的症状,在医生建议筛查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忍着不做筛查。殊不知,早期如果及时发现,相当于提前5~8年发现肠癌,几乎百分百可以治愈。
而如果发展成晚期再治疗,治疗效果和痛苦程度不谈,光是手术加化疗费用,基本都在30~50万以上,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医生建议: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40岁以下人群每3~5年筛查一次
特别是以下4种情况,如果满足其中的2种,建议尽早做一次预防性早期筛查:
1.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2.有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3.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4.本人有癌症史或者肠胃病史、肠息肉史都推荐哪些筛查方法?
1.创伤性侵入性检查:肠镜。将肠镜从肛门进入身体,以检查直肠及结肠是否生有息肉及癌细胞。检查前患者要服用泻药以及灌肠,检查时会向肠道注入空气,肠镜碰到肠壁、或进入较深,都会引起腹痛。
做肠镜比较痛苦,侵入性强,很多人因此抵触做肠镜,错失了早期筛查的良机。
目前,无痛肠镜检查,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选择的方式。虽然费用稍微高一些,但是仍然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毕竟,肠镜检查是被医学界认为的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2.无痛无创的高精度筛查:粪便DNA检测。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宣布,批准粪便DNA检测方法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相对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FIT),粪便DNA检测无痛无创,结果更加准确,比值为92%vs74%(P=0.)。
通过检测大便中的遗传物质(DNA检测),可发现直径1cm以上进展期腺瘤和早期肠癌病灶。按结直肠癌疾病发展期来看的话,相当于可以提前5~8年发现肠癌的早期危险因素,给予早期治疗充分的时间。
很多因肠镜检查带来不适及花费时间而逃避大肠癌筛查的人选择了粪便DNA检测。后者可以做到在家采样(大便采样)并寄送,无痛无创,更加方便。
来源:杏仁医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长期便秘
便血
痔疮
肛门口长疙瘩
肛瘘
肛门瘙痒
肛裂
肠炎
大便不规律
?
扫一扫,在线医生为您一对一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