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教授克罗恩病生物制剂降阶梯治疗

北京皮肤科防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

终身学习的路上,有你有我

———————————————————

———————————————————

11

11

背景回顾

01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

Dr.X带您跟进最新会议信息

生物制剂降阶梯治疗的对象选择

杨红

医院消化内科

广州消化疾病周于11月10日在广州开幕。在本次消化疾病周的大会内容里,关于最新的《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治疗IBD专家共识意见》专题讨论会引人瞩目。多位国内重量级专家济济一堂,讨论和解读新版《共识意见》。

来自医院的杨红教授,在会议中做了学术报告-“克罗恩病生物制剂降阶梯治疗对象的选择”,多位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今天为大家带来现场的听课笔记~

November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免疫相关的肠道疾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IBD的治疗药物:上世纪50年代引入激素,60年代引入免疫抑制剂,目前已进入生物制剂时代。同时,对IBD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不仅是症状缓解,要达到“黏膜愈合”。

“降阶梯”和“升阶梯”治疗的概念

降阶梯治疗:早期使用生物制剂和/或早期生物制剂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升阶梯治疗:传统治疗模式,治疗初期首选毒性低的药物,若无效或不能耐受,随疾病进展逐步加大治疗强度。

升阶梯的药物治疗顺序,首先是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欠佳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无效或依赖时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当以上药物均无效或不能耐受时,选用生物制剂或生物制剂联合免疫抑制剂。

降阶梯治疗是对于诊断明确的病人,早期使用生物制剂或生物制剂面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早期的概念较为模糊,一般定义为诊断后18个月之内。

升阶梯治疗和降阶梯治疗,都存在一些利弊,具体如下:

November

克罗恩病治疗研究现状

年研究:CD患者早期使用英夫利西单抗,2年后内镜下黏膜愈合率71%,优于传统升阶梯方案(30%黏膜愈合)。

年研究:例中重度CD患者,之前没有使用过传统药物治疗,降阶梯(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患者6/12个月临床缓解率分贝为60%和61%,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41%和50%)。

年研究:初始治疗选择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西单抗,6个月60%患者临床缓解,显著高于初始使用激素(35.9%),一年后两组患者仍有差异。

年SONIC研究:初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硫唑嘌呤治疗方案,26周患者临床缓解(56.8%)、黏膜愈合率(43.9%)显著高于英夫利西单独治疗(44.4%和30.1%),或硫唑嘌呤单独治疗(30.0%和16.5%)的患者。且联合降阶梯治疗患者不良反应与单独治疗类似。

也有研究提示降阶梯治疗和升阶梯治疗,患者远期结局相当。年研究,观察时间延长到18-24个月,结果显示降阶梯治疗和升阶梯治疗患者临床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

CD降阶梯对象的选择:

1.年轻患者。多数研究显示发病年龄小是克罗恩病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一项随访7.6年的疾病登记研究显示,<40岁患者复发率为/患者-年,而≥40岁患者复发率为35/患者-年,二者显著性差异。

2.CD肠道病变累及广的患者。病变范围广的患者易出现肠瘘、肠道狭窄、肠穿孔等并发症,最终手术风险高。为了降低手术切除率,给予降阶梯治疗有助于改善CD肠道病变范围广的高危患者预后。

3.上消化道受累患者。病变部位对于CD患者预后非常重要。一项随访观察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上消化道病变显著增加了CD患者复发率(HR=1.54,95%CI=1.13-2.10)。国内的研究也提示了类似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上消化道病变的患者更易出现狭窄性病变,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

4.肛周病变患者。肛周病变是CD患者出现穿透、狭窄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诊断时B1型(非穿透狭窄型)CD患者,若同时存在肛周病变,未来出现穿透和狭窄的风险增加3-4倍。研究显示,对合并肛周病变的儿童CD患者,英夫利西单抗治疗54周,72%患者疗效良好。经英夫利西治疗后,患者肛瘘的愈合率也显著高于安慰剂(36%vs.19%)。早期使用英夫利西单抗可改善患者肛周病变愈合率。

5.初始使用激素的患者。研究显示,发病初期即需要使用激素的患者,5年致残率明显增加(OR=3.1,95%CI=2.2-4.4)。且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早期给予生物制剂患者的手术率,显著低于晚期才开始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

预后不良高危因素的预测价值

1.IBD治疗目标的提高,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挑战。高危预测指标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帮助

2.疾病轻度和重度的概念不明确。高危预测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判断。

3.成本效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限制、高危预测指标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帮助。

如何判断选择“降阶梯”治疗

对于疾病初期病情严重,明确存在预后不良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早期给予降阶梯治疗。

对于病情进展温和,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选择升阶梯治疗。

对于对于暂时难以评估疾病严重严重程度的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分析,建议采取快速升阶梯策略。总体原则是密切监测病情,一旦出现疾病活动或进展,及时调整治疗,快速升级至生物制剂治疗。

November

会议现场专家讨论:

1.怎样看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2.传统治疗达到临床缓解而未达到黏膜愈合时,是否要改用抗-TNF生物制剂?

张晓岚教授:如果前期患者在充分、优化使用传统药物治疗后,仍然没有达到黏膜愈合,在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生物制剂。

实际上这不是单纯使用生物制剂的问题。病人在“升阶梯治疗中”,任何一个“前一级”的药物,如果不能达到黏膜愈合,我个人都主张应该“升级治疗”。

关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咱们国家最新的“抗-TNF治疗IBD共识”提出的:年龄小、病变范围广、有肛周病变,初始治疗需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效果不好,病情进展比较迅速等类型的患者,都应该积极使用生物制剂。

有的患者即使症状较重,但经过判断整体病情进展较慢。这样的患者不一定使用“降阶梯”治疗,一上来就使用生物制剂。但有的患者一开始可能症状不重,但病情“一天一个样”进展非常快,这就需要考虑生物制剂。

与病人充分的沟通,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和疗效/不良反应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冉志华教授:杨红教授刚才的介绍,证据非常详实。IBD“treat-to-target”达标治疗的理念包括两个方面。1.根据患者的是否存在“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2.对病情和疾病活动进行监测。

关于“危险因素”的评估,主要是基于不同IBD患者病程的“异质性”。主要有4种不同的临床转归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有的患者IBD疾病较轻,在一段时间内进展缓慢。这部分病人并不都需要早期使用生物制剂的“降阶梯”治疗。

对IBD患者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是有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整体的治疗方案(降阶梯、升阶梯、加速升阶梯)需要跟病人进行深入的沟通,包括治疗目标、经济承受能力等,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胡品津教授:如果患者进过传统治疗后,临床有充分缓解,炎症指标也降下来,但内镜下没有黏膜愈合,还存在轻微、浅表的小溃疡。这样的病人接下来怎么样处理?

钟捷教授:IBD的个体化评估和治疗,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有的患者公斤体重,只用50mg硫唑嘌呤维持很好;也有的患者生物制剂已经加到8-9mg/kg的剂量还是没有完全愈合。

我个人的经验,一个很大的溃疡被治疗到完全愈合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确实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能够达到。IBD病变和溃疡在治疗后有几种改观:愈合、部分愈合、维持不变、恶化。经治疗后大部分病变消失,然后维持稳定,也是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治疗后大部分病消失,深大溃疡缩小,然后内镜下保持稳定,这时我们的治疗与疾病进展可以相持住,我觉得可以接受。溃疡能完全愈合是最好,大部分溃疡消失保持内镜下稳定也是可以接受的。

胡品津教授:达到临床缓解,但只有部分黏膜愈合的患者,维持治疗时密切的随访就非常关键。

(本文内容基于学术会议个人听课笔记,不代表讲课专家观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

本周精彩内容提要(点击回看↓)

01

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美国胃肠病学会患者指南

02

IBD患者对心理治疗有很高需求

03

20年间IBD发病率、疾病表型和死亡率的变化分析

04

预防用药是否可以降低英夫利西单抗急性输液反应?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

05

CD肛瘘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前进行挂线引流可降低未来医疗花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glzz/11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