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问病
坐月子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也就是42~56天。在这段坐月子的6~8周时间内,产妇应该以休息为主,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调养好身体,促进全身器官各系统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
症状
典型症状:恶露,坐月子期间要避免生冷,辛辣
坐月子症状诊断
(一)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和子宫内膜的再生
1子宫肌纤维的缩复在子宫收缩的过程中,子宫肌细胞数大致不变,但肌细胞长度和体积缩小,多余的胞浆变性自溶,通过溶酶体的酶系统,最后转化成氨基酸,由血液和淋巴带至肾脏排出。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2周,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直至产后6周~8周,子宫恢复到未孕时大小。由于妊娠期子宫潴留的大部分水分和电解质逐渐消失,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由分娩时的g至产后1周时的g,产后2周时的g以及产后6周~8周时的50g~60g,较非孕期稍大。
2子宫内膜的修复胎盘从蜕膜海绵层分离排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大小、面积仅为原来一半,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狭窄,在正常凝血功能影响下,形成血栓,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其后创面表面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残存的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和间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新的功能层。整个子宫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面以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面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如在此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3子宫颈的复原产后当时子宫颈松软,外口如袖管状,紫红色,水肿,厚约1cm。次日,宫口张力逐渐恢复,产后2日~3日,宫口仍可容2指而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形成。至产后4周时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仅因宫颈外口于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又因裂伤多在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一”字型横裂(已产型)。
(二)阴道与外阴
1.阴道分娩结束后,阴道变成为松弛的管道,阴道周围的组织和阴道水肿,粘膜皱摺消失,于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约在产后3周重新出现皱摺,阴道逐渐缩小,但至产褥期结束,尚不能恢复到未孕时的紧张度。
2.外阴产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日~3日逐渐消退。处女膜因分娩而成为残缺不全的痕迹,称处女膜痕,是经产的重要标志。阴道后连合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使会阴体缩短,大阴唇不再覆盖阴道口,而致阴道口裸露于外阴部。阴道口周围有海绵体包绕。由于阴蒂部有丰富的血管网,如发生裂伤,易形成血肿。会阴中心腱的伸展性极差,也是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会阴部的裂伤或切开,由于血液循环丰富,愈合较快,一般于产后3日~5日即可拆线。
(三)盆底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头长时间的压迫扩张,使盆底肌肉和筋膜因过度伸展弹性降低,并可有部分肌纤维断裂。如无严重损伤,产后1周内,水肿和淤血迅速消失,组织的张力逐渐恢复;如盆底肌肉和筋膜发生严重损伤、撕裂,而又未能及时修补,可造成盆底松弛,是造成以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的基本原因。因此,接生时正确的保护会阴,产后对裂伤,及时、正确修补,至关重要。
坐月子一般治疗
坐月子西医治疗
西医认为,科学现代的坐月子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1)尽早活动
产妇分娩24小时后可以起床稍微活动活动。如有难产、剖宫产、会阴切开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起床时间,以后每天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由于产褥期盆底组织松弛尚未完全恢复,产妇卧床休息时应更换体位,且产后不宜站立过久,并少做蹲位及手提重物等使腹压增加的活动或重体力劳动,以防子宫等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2)自然分娩的1周内就可洗澡
每天用温开水轻柔刷牙,每次2—3分钟,保持产妇口腔清洁卫生。如自然分娩无缝合伤口的产妇,在体质许可的情况下于产后1个星期内开始沐浴、洗头。有会阴伤口及腹部刀口的产妇应在伤口愈合后再进行沐浴,伤口愈合前可先进行擦浴,以免发生生殖道感染。
(3)夏天可以使用电扇空调
卧室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20分钟,不养宠物、不放置过多花卉,以免引起产妇、新生儿过敏反应。夏天室温高可用电扇、空调降温,防产妇发热引发产后中暑。在降低室温时,应注意避免对流风或风扇、空调直吹身体,以免产妇受凉感冒。
(4)可以吃水果蔬菜
产后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钙及铁多且易消化的多样化饮食,使产妇有均衡的营养。可选择多种多样的营养汤,多样化的主食及丰富的水果、蔬菜,少吃甜食、不宜饮酒,以保证产妇的营养供给及哺乳新生儿的需要。
(5)尽早开始盆底功能恢复
妊娠本身可能会对盆底造成影响,甚至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目前认为剖宫产并不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产后42天进行盆底肌肌力的测定,可尽早发现盆底组织受损情况,及时采取生物反馈疗法及主动锻炼,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减少并治疗产后尿失禁,增加缩肛力度,增加阴道壁收缩力度,改善性生活质量,恢复产妇的体型曲线。
坐月子中医治疗
产后中医调理方法
第一周:平补,以活血化瘀,催乳调理为主。
产妇在产后体质虚弱,不适宜大补,否则会造成产妇虚不受补。邓雪梅认为,产妇的补品以喝“生化汤”为主,一天服用一帖,连服3-5天,有祛瘀生新功能,帮助恶毒顺利排出。
第二周:温补,以调理脾胃,补肾养腰,催乳为主。例如:参芪鲫鱼汤、杜仲腰花等。
第三至四周:大补,补气血,恢复元气,补筋骨,美容养颜,防老化。煲汤可选用:阿胶、花胶、龙眼肉、枸杞子、黄芪、人参、杜仲等。
产妇进补的原则
★寒性体质产妇调理原则
症状:面色苍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软,频尿量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易感冒。
宜食:温补食物如麻油鸡、参芪鸡、四物汤或十全大补汤等,原则上不能太油腻,以免腹泻。
忌食:寒凉蔬果如西瓜、梨子、香蕉等。
★热性体质产妇调理原则
症状:面红目赤,怕热,四肢或手足心热,口干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痰涕黄稠,尿量少色黄赤味臭,舌苔黄或干,舌质红赤,易口破,皮肤易长痘疮或痔疮等症。
宜用食物来滋补,例如山药鸡、黑糯米、鱼汤、排骨汤等,多食水果蔬菜。
★中性体质产妇调理原则
症状:不热不寒,不特别口干。
饮食上较容易选择,可以食补与药补交叉食用。
坐月子饮食原则
坐月子饮食保健
生宝宝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同时新妈咪身体消耗特别大,可还得有充足的奶水喂宝宝。因此,月子里的每一天都要“好好吃”。可很多新妈咪在月子里“疯”补营养,结果却不尽人意。月子里补养身体固然很重要,但一定要掌握科学的饮食之道,不然会事与愿违。
产妇急需补充营养,产褥期的营养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妇的身体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月子期的保健措施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加强饮食营养,尤其是分娩后的几天,消化功能逐渐旺盛的情况下,更要多吃各种富于营养的食物。产妇在产褥期除多吃些肉、蛋、鱼等食品外,还要多吃一些蔬菜。
1.鸡蛋:
鸡蛋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还含有卵磷脂、卵黄素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容易消化,适合产妇食用。但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有些地区习惯上主张多吃鸡蛋,甚至一天要吃到20~30个,这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吃得过多也无法被身体吸收,会白白地被排泄出去,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所以,产妇每天不必超过4~6个鸡蛋。
2.红糖:
由于红糖所含的萄葡糖比白糖多得多,所以饮服红糖后会使产妇全身温暖。红糖中铁的含量高可以给产妇补血,红糖中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利尿、防治产后尿失禁,促进恶露排出,红糖还有生乳、止痛的效果。但是也不要食用过多,一般饮用不能超过10天,时间过长增加血性恶露,并且在夏天会使产妇出汗更多而体内少盐。
3.汤:
鸡汤、鱼汤、排骨汤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而且味道鲜美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食欲,还可促进泌乳。产妇出汗多再加上乳汁分泌,需水量要高于一般人,因此产妇要多喝汤汁。但是专家提醒,在多喝汤的同时,别忘了要多吃些肉,肉比汤的营养要丰富得多,那种“汤比肉更有营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4.小米:
小米含量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能够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刺激肠蠕动,增进食欲。但是专家提醒,小米粥不宜太稀薄,而且在产后也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5.莲藕:
莲藕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清淡爽口,是祛淤生新的最佳蔬菜,能够健脾益胃,润躁养阴,行血化淤,清热生乳。产妇多吃莲藕,能及早清除腹内积存的淤血,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使乳汁分泌,有助于对新生儿的喂养。
6.黄花菜:
黄花菜含有蛋白质及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尤其适合做汤用,中医书籍记载,它有消肿、利尿、解热、止痛、补血、健脑的作用,产褥期容易发生腹部疼痛、小便不利、面色苍白、睡眠不安,多吃黄花菜可消除以上症状。
7.黄豆芽:
黄豆芽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C、纤维素等,蛋白质是生长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能修复生孩子时损伤的组织,维生素c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防止产生出血,纤维素能通肠润便,防止产妇发生便秘。
8.海带:
海带中含碘和铁较多,碘是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铁是制造血细胞的主要原料,产妇多吃这种蔬菜,能增加乳汁中的含量。新生儿吃了这种乳汁,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防止因此引起的呆小症。铁是制造红细胞的主要原料,有预防贫血的作用。
连锁门店需求点:
口碑及消费者的重复消费取决于专业力
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水平的提升,更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门店连锁间的会员制、促销手段、价格战已无明显差异化的今天,赢取客户最终取决于销售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
增加客户重复消费率一定要学习的
药店红宝书致力于药店人员专业提升
药店红宝书
专注门店精英成长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