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 忠孝。
(直译)对君长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又说:“养成小不孝的原因有四种:
第一是骄宠:父母过度怜悯宠爱孩子,经常随顺适应他的个性,突然不顺他意,他便不堪忍受。经常让他占便宜,任随他过着安逸享乐的日子,如果教他操劳家务奉养父母,他便不习惯了。在别人面前说话,孩子稍有过失,父亲不忍心让孩子出丑,而孩子竟敢冒犯父亲。父亲赞誉孩子的文学品行才艺能力,惟恐不在自己之上,而孩子却总希望父亲的成就在我之下。积下这些骄纵习气,在别人面前无法展现身手,却唯独在父母面前可以展现出来,于是就以为老成之人没有见识。
第二是习惯:孩子的语言粗鄙惯了,便敢冲撞父母;动作简陋随便惯了,便敢骄纵任意妄为;父母平时分给过多的美食而唯恐太少惯了,孩子于是就不记得父母把美食留给他吃的恩德;父母平时抱病还强起任劳任苦惯了,孩子于是就不再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
第三是乐纵:孩子见到同辈就非常热忱;面对父母却很冷淡。进入自己房间,就露出千般趣态;面对双亲时,就像讲不出话来,甚至敢明白表示,父子兄弟俗不可耐,不喜欢和他们见面。则他心中怎么会生起孝悌的观念呢?
第四是忘恩记怨:俗话讲:“恩习久则愈忘,怨习久则愈积(常接受他人恩惠,久了就愈易忘记;但心中常起怨恨,久了会愈积愈深)。”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招待他人吃一餐饭的恩德,别人容易记在心里;若是习惯久了,吃饱喝足反而会嫌弃怨恨。偶而接受他人一次的布施会感恩;若常受他人接济,则多寡的分别心反而就会生出来。偶而一次的见面,令人倍感亲切;多日经常的相处,则互相猜疑反而更为严重。
更何况父母兄弟自出生后,相聚一起已很习惯,认为相亲相爱本就平常,有时会因关心我而受我排斥的情事;以为父母的训诫启发啰唆而不听,有时会因赞誉我而被我厌弃的现象;以为父母极尽劳苦庇护我,尽力赚钱养育我,是很平常的事,有时会因父母太过强力干预我的事,而被我瞋怒的状况。对于眼前大恩大德,一点也不在意;何况还能推及怀胎十月的养育辛劳,婴儿时期的哺乳劳苦,以及为了照顾我这病弱的身体而时时担心受怕的痛苦吗?
所以,人情世故,有非常颠倒古怪,而自己却不自觉的,像孩子对于父母往往就有这种情形,所以不以恩而获怨的父母就很少了。以上所说几种现象,都是人类习惯上的常情;然而这不是说,人类就已没有真性良心,只因积习太久,不知这是错误。所以应要急急唤醒、早早克治、时时思量。不要以为父母心中仁慈,就可自我宽恕;不要以为世道人情已很衰薄,我却还比别人强。要时时提醒自己,小不孝慢慢积累,就会变成大不孝,可不引以为惧吗?”
(《集福消灾之道》,王潮音整理,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印,年版)
相关阅读:
印经写上父母的名字,济急救危
信佛教诲回头是岸
我们往往只做了两三件好事、善事,就希望得到回报
福至心灵消灾免难
现在女孩穿衣很可怕!穿得越少、越暴露,跟地狱愈接近
不骄傲的人,事业才能发展
医生只能够医病,不能够医业
遇到“鬼屋”还是最好用佛事去超度化解
婴灵不帮他超度,夫妻感情会失和,兄弟姐妹之间常常会不和
吃素放生治愈癌症
无条件布施财富愈发愈多
聖賢教育網絡學校
教學為先
教學為先網絡學習服務平台:教學為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