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一面墙上,挂着一组萌萌的肖像画。作画人是一位年过五旬的病友,医院的医护人员。这组画作的背后,是一段感人的医患故事。
夏天的南京,天气明媚,灿烂的阳光铺洒在葱郁的香樟树上,医院里却穿梭着焦急的病人和忙碌的医生。
医院肛肠科第二病区VIP病房走廊里,当医生、护士路过此处看一眼都会乐个不停,原来走廊墙上挂着一组萌萌哒的漫画,共有14幅,画像十分逼真。
医院一位病友之手,他叫李江。在患病住院期间,他通过日常观察,将治病期间接触过的医生及护士画成了可爱的人物,以此作为礼物送给辛勤付出的医生和护士们。李先生说,这份礼物虽然不重,医院以及医生、护士的真挚感谢。
▲李先生观察入微,将张苏闽教授的经典笑容、细微动作画的唯妙唯俏。
▲每个人不同的发际线特点,眉眼间的神态画的栩栩如生。
“我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礼物,很惊讶很感动。”张苏闽医生教授说,以前患者感谢他都是送锦旗、表扬信,这份礼物很特别,浪漫又暖心。
这是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这位李先生今年53岁,患有肛瘘、肠瘘、肛门狭窄并伴有克罗恩疾病,饱受疾病折磨已30年之久。
近三年来,李先生病情开始恶化,肛瘘、肠炎时常发作,并伴有发烧症状,这期间,李先生医院求治疗,均因顾虑李先生全身系统疾病较多且难治疗而被拒。这让李先生一度失去治疗信心,心态也变得消极起来。
今年春节期间,李先生的病情再一次加重,肛门周围已开始形成多层、多空腔的漏管,面积基本充满臀部及大腿后侧,皮肤呈现紫黑色,还伴有肠漏、尿路漏等。这可把李先生急坏了,此时的李先生体重也不足斤,看上去骨瘦如柴。
▲李先生
抱着1%的希望
他来医院
李先生打听医院肛肠科在治疗肛肠疾病很专业,而且有名专家坐诊,抱着一丝希望来到该院,进院后发现该肛肠科的医生护士并不多,心中不免出现疑虑,会问自己“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他们能治好我这严重的病吗?”
接诊他的是该院肛肠科主任张苏闽教授,第一次肛门指检的诊断结果就征服了他,因为医生不仅能准备检查出瘘管、空管的大小位置,还能肯定他肛周皮肤问题是肛周炎症导致等(医院检查时医生认为是皮肤毛囊炎症)。在做完初步肛周检查后,张教授便毫不犹豫地收下了他,这可让李先生又惊又喜。
入院后,在张苏闽教授的安排及陪同下完成了各项检查工作,经检查,此时李先生出血沉已达多,C反应也达多,同时还伴全身疾病症状,如贫血,体内蛋白质、电解质、钙等值数都偏低下,免疫力也极其低,病情十分恶劣。但张教授并没有因为他病情严重而放弃治疗,而是及时做出判断,给出治疗方案并安排手术,为李先生进行了漏管、空腔切开引流术及后期造口手术等。
▲李先生与张苏闽教授
痛在病人身疼在医护人员心
术后,疼痛的李先生因多年被拒绝治疗的原因,产生了心理恐慌、焦虑,他的情绪低落,担心术后伤口不能很好恢复,也怕被人嘲笑,嫌弃他伤口病灶处的丑陋。不过,当他得知很多病友都是复杂性肛瘘的情况,医院得不到治疗,来到这里后均得到很好治疗并出院,慢慢地,李先生打消了对病痛的担忧。
李先生说让他信心大增的原因是,医院在李霞主任及院领导的带领下,有一支强有力的医疗团队,他们给病患的印象是为人亲切、工作态度严谨,能为病人尽心治疗。
比如,在病人疼痛时,医生和护士会告诉病人痛是暂时的,要有信心,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会尽心尽力为你们治疗。为病人换药时,会对他们说你们要放轻松,哈气能减轻疼痛等。换完药后或其它治疗后,医生会建议患者看一看喜欢的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心情舒畅。
“记得我住进医院肛肠科时,得了严重的呃逆,日夜不停发出呃、呃的声音,痛苦难忍。医生便为我请来专家开中药调理,外用针灸,护士长肖秀丽心疼的不断地在我后背拍打治疗。姜医生也为我中指穴做按摩,在他们精心呵护下,很快就好了,有一段时间我的鼻子经常出血不止,周红霞护士为我拿棉球止血,并时常来看护。我的肛周因炎症后感觉麻木,刘辉军主任和众护士们在我熏疗、烧疗时,随时监控,熏疗放在低频、低温处,烤疗时用红光冷疗。”
病情逐渐恢复忧愁心情一扫而空
经过多次漏管切口引流治疗效果更明显、更突出,脓肿开始减轻,炎症减少,长期的高烧也停止了。让他原本满腹忧愁的心情犹如PM2.5的污浊天气一样被大雨、凉风吹散一扫面空,碧空万里。
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一颗真心,用爱、用责任感化并安慰着李先生,给他希望与温暖,让他逐渐改变了心态,李先生对自己的病情康复、对人生又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一封感谢医院的深深谢意。
点点滴滴处处都是伟大医者心,
只有这种心,
才是病者无上的治疗疗方和精神的家园。
——李先生
▲在病房内李先生向医生护士们表达感谢之情以及自己的就医体会。
▲李先生为张苏闽教授、李霞主任、刘辉军主任送上锦旗合影留恋。
“用心手绘的漫画、深情的感谢信、特制的锦旗,“当这些送来病房时,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讲,不仅送来了温暖,也送来了对我们日复一日的医疗工作的肯定,也深深的让我们医护人员感受到当我们用爱付出着的时候,也在被爱感动着、洗涤着,医患之间以心换心,这就是和谐。”张苏闽教授亲切地说。
这些礼物它不止传递的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更有深深的信赖,也彰显医院医护人员为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和奉献。
本文来源:小马健康管家
马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