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二男生,因为肛周脓肿,手术后抢救了十多天,最后死亡。
在医生眼里,肛周脓肿不算了不起的大病,经常会遇到,一般不引起重大问题,但会让人很难受。不过越是这种常规看来简单的小病,一旦出了人命关天的后果,往往容易引起舆论对医生或者医疗单位的讨伐。
就好比,明明活蹦乱跳站着进来的人,最后躺着出去,让人感情上总是难以接受的。
治疗过程中,医院的确有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从报道内容看很可能都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如果是平常患者,手术完,休养几天,康复了,一切问题都不复存在。可是,这些问题一旦伴随着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时,就容易将细节的过失,定义为关键因素。
这个案例很像是肛周脓肿诱发了一个菌血症,而手术加速了这个过程。有人认为肛周脓肿导致了一个深筋膜感染。
一个cm高的人,体重kg,显然算肥胖了,体重指数已经到37了。还有一个细节是值得注意的,手术前尿蛋白2+。即使尿蛋白不理解为肾脏有病变,但也是一个体弱的指标。虽然只有17岁,但也是一个外强内虚的体质了。一个体质较差的青年,最容易被误解为壮年。术后出现寒战,最容易联想为败血症。一个体弱的人,出现败血症,抗菌素使用不慎,极容易起到反作用。
抗菌素貌似在强壮的人身上能起到神药的效果,但在体弱的人身上,可能就适得其反。当他被送进ICU,几乎就注定了最后悲剧的结局。
以宿命的角度看,青壮年而去世,多半是时运不济了。对很多人而言,18岁都是一道坎,因为恰好冲太岁啊。今年新闻里出现了很多高考前后死亡的事件,也多半与这道坎有关吧。独生子女的成长,往往都在万般呵护中长大,于是就更注重个人的感受,而忽视别人的意愿。像以前那种好多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在斗争与磨合里成长,自然对挫折有更强大的应对能力。而一旦缺少了竞争,就像温室的花朵一般,有个风吹草动就熬不过去了。
很多时候,人还是要认命的吧。
佛陀问生死有多长,答,只在呼吸间。生命有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久。
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以心悸胸闷就诊,询问病史得知,为了工作几乎天天熬夜。这就让人不禁替他担心,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油尽灯枯,再想回头已然不能了。但现在对他说什么都是枉然的。
活着其实才是最大的偶然,因为意外无处不在,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感谢活着的每一天。因为生死就在呼吸间而已。
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