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解析和治疗
一,现代医学对‘’破伤风‘’的解析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破伤风的病原体为‘’破伤风梭菌‘’,该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环境以及人和动物的粪便中。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两种毒素:溶血素和痉挛毒素。其毒素主要经局部神经细胞扩散,也可经淋巴细胞、血液,直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值得说明的是,其痉挛毒素,是目前为止“最毒”的毒素之一,因此其也是破伤风梭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破伤风梭菌的感染致病,是通过皮肤黏膜破口进入人体,从而直接形成的感染。但破伤风梭菌在一般浅表的伤口不易生长,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比如以下环境因素,都可能会为破伤风梭菌提供感染致病的条件:
1、伤口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
2、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
3、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
4、开放性骨折;
5、动物或昆虫咬伤;
6、慢性鼻窦炎、中耳炎、口腔感染、肛旁脓肿等;
7、新生儿脐带感染;
8、异物残留在体内,如钉子或碎片。
二,破伤风的潜伏特征
破伤风感染后不会马上出现明显症状,会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潜伏期。潜伏期的时间长短,与原发感染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有直接关。由此,破伤风的潜伏期时间范围较大,大致范围一般推定在3~21天阶段,大多数往往在10天左右。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范围可以在2~24天,多数为出生后5~7天。由于具有潜伏期,所以破伤风感染的伤口,局部常常会无明显的炎症感染征象,甚至有些看上去已经愈合。
有一点需要说明,破伤风的潜伏期长短,和病发后症状的轻重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潜伏期越长,发病症状会越轻;而潜伏期越短,发病就会越重、预后越差。
三,破伤风的病发症状
破伤风的病症表现范围分:全身型,局部型,新生儿型。
破伤风的典型表现症状有:不能自主的苦笑、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抽搐,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早期症状为漏口水、出汗和易激动。
01
全身型破伤风
全身型破伤风,发作时意识清楚,通常先有不自主的“使劲儿”的感觉,接着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咀嚼肌酸胀、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接着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甚至牙关紧闭;颈项僵硬无法活动自如,头后仰;出现“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继而甚者呼吸受影响,胸部出现僵硬感,继而可出现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暂停。
02
局部型破伤风
表现为受伤局部或单个肢体的肌肉痉挛和强直。如,头部型破伤风,这种破伤风的潜伏期仅为1~2天,表现为张口受限,同时合并至少1条颅神经麻痹症状,出现视力下降、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该类型破伤风的气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较多见,约2/3的头部型破伤风都可能会进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03
新生儿破伤风
表现为拒食和张口受限,随后不能吸吮乳头或奶瓶,因面部肌肉痉挛出现苦笑面容,双手紧握,足背屈,肌张力增高,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出现肌肉强直和角弓反张。
四,破伤风病发的病理及致病机制
破伤风痉挛毒素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释放肌肉舒张的神经递质,使全身骨骼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导致肌肉出现强烈痉挛。因肌肉痉挛导致人体运功和器官功能失调,从而造成严重症状。
五,中医对‘’破伤风‘’的认识
破伤风属于中医“痉病”的范畴,因此也称之为“创伤痉”“产后痉”“脐风痉”等。中医理论认为,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风湿疫戾之气侵淫人体伤口,聚毒生邪,流注脉络,阻碍气血,以至于筋脉经络壅阻拘急引发强痉。
根据病源部位及发病特征,中医把“破伤风”划分了轻型、中型、重型三种类型。
六,中医对“破伤风”的辩证治疗
1
轻症型破伤风
主要症候:外伤数日后,出现乏力、头晕、头疼、咀嚼无力,项强拘急,面容不由苦笑,四肢活动不利。舌苔白腻,脉弦紧。
病理辩证:邪犯肌腠,风毒发痉
治疗原则:祛风化痰,解毒定痉
治疗方剂:白芷、天麻、羌活、防风、天南星各30克;白附子60克
服用方法:以上诸药共同打磨成细面,每天2~3次,每次9克,黄酒冲服(喂服)。
2
中症型破伤风
主要症候:病发后全身肌肉强直,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每日2~3次),头缩颈仰,身体出现轻度角弓反张。舌苔白腻,脉象弦紧。
病理辩证:风毒侵袭,痰阻发痉
治疗原则:祛风镇痉,化痰通络
治疗方剂:蝉蜕30克;蜈蚣三条;全蝎、僵蚕、胆南星各9克;白芷6克;朱砂面3克
服用方法:以上诸药共入煎剂,喂服或鼻饲
3
重症型破伤风
主要症候:病发后高烧,抽搐频作,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饮食不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病理辩证:风毒热结,痰火发痉
治疗原则:祛风清热,解毒镇痉
治疗方剂:白附子12克;朱砂6克;琥珀3克;羌活、川芎、草乌、川乌、全虫、僵蚕、南星、白芷、蝉蜕、蜈蚣、天麻、甘草、生大黄、清半夏各9克
服用方法:以上诸药共研细面,平分三包缓缓冲服。也可煎成浓汁(约毫升,每次取20毫升喂服,每间隔6~8小时喂服一次)。
最后温馨提示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重症患者倘若引发较严重基础疾病,往往危及生命。因此,不幸感染的患者,假如自身有其它基础疾病,建议积极医院救治。
完
本期主讲:苍松
编辑制作:晨阳
审核校对:黄启琼
1、本文内容为苍松医生实际诊疗经验及个人学习心得归纳整理,欢迎大家转载交流学习,但转载请注明出处。2、文中治疗方案可供读者做家庭治疗指导。鉴于某些疾病的复杂性及个人体质不同等因素,读者对文中涉及的药方和成药,不可盲目照搬套用,要认真阅读对照文中对疾病类型及症状的辨别和分析。3、如读者对文中内容及个人病症有疑虑,可直接添加苍松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