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脱臼这件事,相信不少家长都经历过,衣服穿到一半,突然胳膊不能动,脱臼了;牵着宝宝边走边甩胳膊,又脱臼了。怎么宝宝这么爱脱臼呀?平时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脱臼,宝宝脱臼后如何处理?
什么是脱臼?
关节脱位也称脱臼,是指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多因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颌及手腕关节处最易发生脱位。宝宝好动,做幅度较大的动作时,有可能脱臼。
脱臼多发的年龄
脱臼多发于五岁以下的宝宝,主要是因为该年龄段的宝宝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桡骨头轮廓呈椭圆形,偏外后侧较平,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稳固性差,容易出现脱位。
宝宝为什么容易脱臼?
01
韧带尚未发育完全
宝宝的局部韧带还未发育完善,无法完全束缚各个关节,所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出现关节脱位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长大,韧带慢慢发展完善,能很好的束缚关节,就不容易脱臼了。
02
家长动作不当
宝宝的骨骼正处于生长阶段,较为脆弱,如果平时护理不当,很容易把宝宝的手臂拉脱臼。比如有的宝妈在给宝宝换衣服时比较用力,这样就有可能会牵扯到宝宝的手臂,出现脱臼的情况。还有宝宝在学走路时,家长一般会用一只手拉着宝宝的胳膊走,如果这时候走的太快或者是用力过猛,宝宝的胳膊也会出现脱臼。
03
关节习惯性脱位
宝宝在一次关节脱位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是过早地进行了一些活动,导致关节囊未完全闭合。尽管经过治疗,脱臼会好一些,但是受伤的韧带和周围的组织并不能立刻恢复。上次复位后的护理不当,宝宝可能变得习惯性脱臼。在恢复阶段最好不要频繁活动。如何判断宝宝脱臼?
宝宝会因为骤然出现的疼痛而哭闹不止,脱臼的胳膊在被牵拉的时候会感觉到疼痛。前臂无法后旋转,更不能抬起和拿着物品。肘关节呈现半屈位,有压痛感。
脱臼后如何处理?
一旦宝宝发生脱臼,家长不必惊慌失措,在脱臼后的两三个小时内让关节恢复原状,还不太困难,时间太久,周围的组织就会肿胀,复原就困难。家长要限制宝宝的活动,以免加重伤势。固定脱臼部位是减轻疼痛最佳的方法。家长可以用杂志或纸板托住脱臼部位,固定患部后,施以冰敷,医院治疗。
日常生活预防脱臼
预防宝宝脱臼平时应注意不要用力牵拉宝宝的胳膊,穿脱衣时动作要轻柔。在与宝宝嬉闹时,应适当控制用力。家长平时要注意引导宝宝做前臂旋转动作,增加宝宝上肢的肌肉功能和环状韧带的紧张度,有利于防止桡骨头半脱位。
脱臼这件事,最关键的还是防患于未然,小乐在此提醒宝爸宝妈,平时要多加注意,尽全力保护我们最可爱的宝贝。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
医院设有:内科,内儿科,外科,妇科,中医康复,等特色科室,以及养老护理院。
外科开展以下业务:
外科常见病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阑尾,疝气,肛瘘,痔疮,大隐静脉曲张,骨伤科,拇外翻畸形微创术,肌腱韧带断裂吻合术,骨折术后取钢板,成人四肢长干骨折手术治疗及小儿四肢骨折,关节脱臼保守治疗等。
健康-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