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和治疗

白癜风有遗传性吗 http://m.39.net/pf/a_4580448.html

大肠癌,是一个西医的病名,它包括了结肠癌、直肠癌。但是在中医文献里没有这个病名,但是从其发病以及临床特征分析,可以归属于中医的肠风、下利、积聚、锁肛痔、盘肛痔、肠蕈等范畴。

比如《黄帝内经·灵枢》里面写了这么一段话:“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这个“肠中积聚,肠胃恶,邪气留止”这种肠中积聚,就类似于今天西医的肠癌、大肠癌。比如《灵枢》还有这么一段话:“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下面还有一段话“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这两段话呢,就说明了寒邪、饮食起居不节、用力过度或者内伤忧怒等,这些因素在肠癌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是病因。而肠寒导致汁沫,这个汁沫是指津液,肠寒导致汁沫与血并聚不得散。那么这个地方说明什么呢?说明了这个“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厥乃成积也,也就是说这个论述了肠里有寒气,肠里的寒是产生肠的积聚的病因。

《黄帝内经.灵枢》还有这么一段话:“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合而为肠瘤。”这里面就有肠瘤,这里指出了肠中的积聚以及肠瘤的发病过程。也就是说邪气,寒与热相搏,邪气久留而内着,就是留的时间比较久了。“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也就是说邪气在人体内,居寒热相搏留与肉之间,又来不及消散又没有出路,久留其间而发为瘤。所以这个说的是外邪在形成肠癌的过程当中的作用。

在治疗原则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面有一段话:“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这段话在《黄帝内经》里早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治疗原则。那么这种攻邪而不过于伤正气的治疗原则,至今仍然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原则,因为《黄帝内经》就是我们中医的宪法。

我们现在人的饮食习惯,热的冷的一起吃,明明在喝汤,却要来一瓶冰啤酒,要来一瓶冰的饮料,长期如此,胃肠脏腑之气虚弱,饮食不消,聚积在内慢慢的就可能成为肠癌。

《证治要诀》这本书里面有这么一段原话:“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或五色杂下,频出无禁,有类于痢。”这个就指出,这种肠癌有类似于痢疾,也是肠癌的一种。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有这么一句话:“人惟坐卧粉丝,醉饱房劳,生冷停寒,酒面积热,以致荣血失道,渗入大肠,此肠风之所由作也。”也就是朱丹溪认为,久坐湿地,或者长期醉酒,或者是性生活过于频繁、长期吃生冷的东西、或者是喝大酒、吃辛辣发物的东西又积热、种种原因导致荣血失道渗入大肠,就是这些离经之血渗入到大肠。那么,渗入大肠之后,久而久之结成块儿,就成所谓的大肠癌。

说白了,中医学将肠癌的病因概括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正气虚弱、情志失调。外因呢,包括了外感六淫以及环境因素、饮食所伤。根本的病机的机制是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湿热火毒郁滞,属于病之标;而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乃为病之本,而二者互为因果。“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久则积渐大而体更虚”。所以肠癌的晚期病人,都是身体瘦弱不堪,只要是晚期的肠癌的大多都是属于虚劳类内的这一类病人。

我们临床当中,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兼证,也有各种主证的大肠癌,我们把它归为了几大类,从阴证和阳证的角度去归纳,这样比较简单一点,分为阳证、阴证、阴阳夹杂证、平证和虚证这五大类。

阳证,如果从脏腑的角度上讲,应该属于大肠湿热或者大肠热毒;从气血津液的角度讲,我们称之为瘀毒互结证。这种证型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大便泄下,里急后重,大便粘液,或者是便下脓血或大便困难,胸闷口渴,口苦口干,恶心,纳差,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这种情况的治疗方法是清热利湿,解毒散结,还要去瘀攻积,行气活血。临床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剂是白头翁汤的加减化裁。

阴证,从脏腑的角度讲,是脾肾阳虚型;从这个气血津液的角度上讲呢,它属于寒痰凝滞。那么脾肾阳虚主要症状有哪些呢?久泻久痢,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怠倦乏力,或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腹部冷痛,喜温喜按,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或沉细。这种情况呢,我们得:温肾健脾,消癥散积。常用代表方剂黄土汤化裁。

阴阳夹杂证,也就是寒热夹杂证。这种情况病人会表现腹胀、腹痛、下利、赤白相间,久治不愈,有的还兼见口干口苦,他却畏寒怕冷,也就是说,他具有寒热同时存在的一些临床表现。舌红苔腻,脉弦弱或者脉弦数。你看他脉弦数他还怕冷,怕冷他还口干口苦。脉弦弱或者弦数,但是沉取无力,他是一种阴阳夹杂、寒热夹杂的这么一种证型。常用代表方剂是伤寒论的乌梅丸加减化裁。

还有一个平证,既不偏阳证,也不偏阴证,也没有乌梅丸的阴阳寒热错杂的这种证型,不热也不寒。这种情况呢,我们运用的方药是膈下逐瘀汤化裁。

最后一种证型是虚证,虚症就是气血阴阳俱虚,常用方剂是十全大补汤加上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

大肠癌的早期,有可能会没有症状,或者仅仅只是排便习惯的改变。而中晚期可以出现便血,这个血的颜色可能是鲜红色,也可能是暗红。如果说血是鲜红的,而口苦,苔黄腻,脉数的话,属于肠道湿热。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选用地榆散或者槐角丸,可以用地榆、茜草、甚至大黄炭、荆芥炭、侧柏叶等这些药。对于虚证还可以用仙鹤草。

如果出的血是紫色的、紫暗色的、黑色的,腹部会出现隐隐作痛,神疲懒言,舌质淡,脉细,多属脾胃虚寒。这种脾胃虚寒的,需要止血的话,我们用黄土汤来加减;如果出血时间太久,脾气虚,气不统血,我们用归脾汤进行加减;

如果是出现了腹胀、绞痛,类似于西医所说的肠梗阻,腹胀啊、绞痛啊,有肠鸣音呀、便秘呀、呕吐呀、不排气呀这种情况。如果是阳明腑实证,可以用大承气汤;如果是肠道津亏,可以用增液承气汤;如果是肝郁气滞,气滞性便秘,可以用四磨汤、五磨饮子、六磨汤来进行加减化裁;如果是气虚型的,可以用黄芪汤;如果是热毒蕴结于肠引起的,可以用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也是在临床当中用于治疗很多肠梗阻,特别是一些急性阑尾炎,甚至用大黄牡丹汤或许可以不用动手术。

十全大补汤加减化裁是所有的癌症晚期的共同的方,不管是什么癌症,到了最后都是气血阴阳俱虚。常用十全大补汤进行加减。为什么呢?因为各种癌经过手术、化疗、放疗,气血阴阳俱虚,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虚不受补的情况,如果用大剂量的猛药去补、去攻邪,也是没有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这个时候用大剂量的猛药去补,很有可能人的身体没补到反倒把癌肿给补到了。所以这个时候用十全大补用轻剂(也就是小剂量),慢慢来,切不可大剂量培补和攻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glby/10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