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快递巨头顺丰亏损的新闻上热搜了。顺丰控股公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亿元,同比增长27.07%;净利润亏损9.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同比下降%。股价也从最高的每股.7元一路跌到每股72.72元,市值蒸发亿。在百姓心中,顺丰速运一直是“安全、高效”的代名词,只要包裹涉及贵重物品,都会很自然地把这份信任交给顺丰。而顺丰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不但屡屡收获好口碑,创下的业绩也比其他快递公司多了不止一个量级。所以新闻一出,舆论哗然。在各类分析顺丰亏损原因的文章中,有一个有趣又无奈的角度引起了我的注意:电子发票正在影响顺丰的营收。仔细想想,这种分析也许并非毫无道理。很多企业发票和合同,由于文件内容重要,往往都会通过顺丰邮寄。顺丰曾披露过,他们的企业客户占全公司的业务量将近一半。而根据36氪的推测,整个中国每年大概会开出几十亿张发票(以深圳前海一年开具万张发票为计量单位),仅劳动合同每年就会签署6亿份,更不必说其他商业合同的数量。多年来,顺丰以其独特的优势几乎垄断了大企业客户的高级业务,其中就包括不少大额发票、合同的寄送等业务。直到去年,随着电子加密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推进,这些数目庞大的“纸张”慢慢电子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电子发票、电子合同。有数据统计,仅发票这个领域,去年的电子发票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纸质发票。你很难说,发票、合同的电子化,不会影响快递业务的单量。2
“我们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曾一手打造了一个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商场,几乎没有任何同类型的商场打败它,包括沃尔玛,家乐福。但可惜的是,终究还是败给了时代。大润发被阿里收购,高层集体走人。有人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形容这个时代的竞争:一只老乌鸦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索,终于琢磨出了丢石子喝水的方法,并且经常被人夸赞,还被写进了教科书。然而,忽然有一天飞来了另外一群乌鸦。这群乌鸦根本不会衔石子,但个个嘴里都带着一根吸管,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确,跨界打劫的时代,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和大润发有着类似遭遇企业的还有很多:几年前,著名数码相机品牌尼康就关闭了它在中国的工厂。因为智能手机的崛起侵占了原本属于数码相机的市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的销量急剧下滑,但它们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送餐平台,以及散布在城市里的各种美食作坊。打败口香糖的也不是木糖醇,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