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对应,是最贴近病证的辨证方法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不管是经方医师还是时方医师,虽然学说体系不同,但他们都能治好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方证辨证。也就是说,虽然经方医师与时方医师辨证的方法不同,但只要能够治好病,那么他们在选方用药上都可能会异途同归。

临床家重方药的思想是通贯于古今的。隋代《四海类聚方》,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普济方》《众妙仙方》,清代的《验方新编》,日本吉益东洞的《类聚方》《方机》《方极》等均以“方”命其书名,即可见一斑。

温病大家王孟英勤于著述,而他的诸多医籍也大都以方命名,如《圣济方选》《潜斋简易方》《四科简易方》,还有《内外十三科验方五千种》等,也可窥其医术之端倪。

李东垣在临床上虽然采用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作为辨证的手段,但在具体诊治时,其实还是紧扣方证、药证。譬如,他在《脾胃论》中谈到五苓散的使用时就说:“治烦渴饮水过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憺憺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在谈到芍药甘草汤时则说:“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药。”

仲万春先生引经据典:“陈修园在《长沙方歌诀》中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掌握《伤寒论》中的方剂是学习应用经方乃至中医临床的入手功夫:‘大抵入手功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有此病,必用此方……’论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以方名证,明明提出大眼目。”

陈修园先生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方证辨证、方证相对应的经方理念已经呼之欲出了。

我们可以把病证比作一个圆心,方证是最贴近这个圆心的一层,其他的辨证理论都在方证的外层,六经辨证紧紧地靠近方证,比较、鉴别、验证与指导着方证辨证;其他的辨证方法,理论越复杂,离圆心愈远,要达到紧扣方证、治愈疾病的目的就要走更长的路。

譬如同是小陷胸汤的临床运用,经方医师以《伤寒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的条文为依据,只要脉症、腹证相对应就使用此方。温病学家也是一样,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虽然称小陷胸汤的方法是“苦辛开泄”法,认为是邪入气分,痰热互结等,

但是临床时,他还是强调辨证“必验之于舌”;王孟英则明确提出要以腹诊确认可否使用小陷胸汤。他说:“必察胸脘,如按之痛或拒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者,必先开泄,即可用小陷胸汤。”

由此可见,《伤寒论》详于脉象与腹证而略于舌象,温病学家在选方用药上也是方证相对应,他们只是对仲景的方证做了一些重要的补充罢了。

本文摘自《娄绍昆经方医案医话》

(扫码购书,手慢无)

《娄绍昆经方医案医话》中的医案部分为家父亲身诊治的验案,属于临床实录式案例,是娄先生运用四诊,特别是腹诊,采用经方方证对应的内治法与针灸等外治法相结合,诊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真实记录;医话部分和《娄绍昆讲经方》则是娄先生一辈子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所思、所想、所得,以及实践、应用经方的思考、感悟,从中不仅可以概览娄先生40多年来的临床诊疗体系和经验,以及经方学术思想、观点,还可以折射出目前中国中医界所存在的问题、弊端。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经方医案

柴胡桂枝汤治肠伤寒(太阳少阳并病)案

桂枝汤合肾气丸治慢性荨麻疹伴习惯性感冒案

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过敏性鼻炎案

麻黄汤加茯苓治胸闷案

木防己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咳喘胸闷案

柴胡桂枝汤合小陷胸汤治肺结核案

大柴胡汤证合木防己汤证治脑梗塞案

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中风后遗症案

香苏饮治慢性胃炎案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治胃病案

桂枝新加汤治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太阳太阴合病)案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苓桂术甘汤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少阳病)案

栀子豉汤合半夏厚朴汤、小柴胡汤治中度萎缩性胃炎(阳明少阳合病)案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萎缩性胃炎伴复合性溃疡(太阴病)案

黄连阿胶汤合麦门冬汤治浅表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少阴病)案

吴茱萸汤合理中汤治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增生(厥阴太阴合病)案

黄芪建中汤合肾气丸治萎缩性胃炎(脾肾阳虚)案

旋覆花汤治胃手术后倾倒综合征案

大建中汤治腹痛案

肾气丸治慢性结肠炎(肾阳虚)案

附子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慢性肠炎案(针药并用)

半夏泻心汤治胃肠炎案

保和丸治小儿久咳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脚尖发冷随即腹部不适而腹泻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盗汗、遗精、多梦案

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输尿管结石(痰瘀互结)案

肾气丸治脊髓性膀胱尿潴留(肾阳虚)案

小陷胸汤合葛根汤加芍药治腰痛畏寒案

葛根汤治面瘫案

麻黄汤治三叉神经痛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三叉神经痛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全身关节疼痛案

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治癫痫(痰蒙心窍)案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肥胖病(痰湿壅滞)案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化裁治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痰核)案

桂枝汤加附子白术治滑膜炎案

大青龙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味治左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太阳阳明合病)案

肾气丸加味治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症(命门火衰)案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急性睾丸炎案

泻心汤合苓桂枣甘汤治肛瘘术后肛旁肿痛流脓案

桂枝加黄芪汤治黄水疮案

桂枝汤治小腿烫伤皮肤溃烂,疼痛不已案

桂枝二越婢一汤治荨麻疹反复发作案

小陷胸加大黄汤治带状疱疹案

桂枝新加汤与五苓散加味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太阳病)案

柴胡桂枝汤合肾着汤加味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少阳太阳合病)案

桂枝加黄芪汤合五苓散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太阴病)案

麻黄附子甘草汤合附子汤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少阴病)案

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附子汤合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厥阴少阴合病)案

金匮肾气丸治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衰)案

当归四逆汤治子宫下垂案

葛根黄连黄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人流后继发不孕案

桂枝汤治月经先期伴不孕症(太阳病)案

甘草泻心汤治经期下利兼不孕症(少阳病)案

桃核承气汤合大黄附子汤治原发性痛经并不孕症(太阳、阳明合病)案

猪苓汤治经前紧张症伴不孕症(阳明病)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月经后期兼不孕症(少阳太阴同病)案

大剂真武汤治带下病兼不孕症(少阴病)案

温经汤治闭经、不孕症(厥阴病)案

肾气丸治月经稀发伴不孕症(肾阳不足,寒凝冲任)案

肾气丸合知柏地黄丸治更年期综合征(肾精、肾阳不足)案葛根汤加半夏汤治小儿乙脑案

葛根汤加滑石治小儿外感发热案

桂枝加桂汤治婴儿阵发性腹痛案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小儿哮喘反复发作案

桂枝汤合苓甘姜味辛夏仁汤治小儿多动症(痰浊内阻)案

第二部分 经方医话

什么是经方

《伤寒论》是一本怎样的书

经方无国界,可以走向世界

中医不能识病却能治病

“发病学原因”与“原始病因”的混淆

《内经》与《伤寒论》在结构上的区别

《伤寒论》与《内经》是两个连体婴儿

伤寒与温病

伤寒与杂病

《伤寒论》的篇章排列次序名实不符

六经辨证框架下的方证辨证

少阳阳明并病

太阳与少阴病的并病

少阴病三急下证乃《内经》热论家言

太阳表证的辨别很重要

辨别表证不容易

太阳表证表现复杂举例

太阳表证辨别不易的原因

诊治普通感冒是中医临床第一课

外证不等于表证

审症求因是方证辨证中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理法和方证是辨证论治的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

中西医研究对象的区别

感性的具体和思维的具体——经验的方和方证

中医的病因学说对中医辨证的消极影响

方证辨证的一点体悟

方证辨证与《伤寒论》的“去《内经》化”

读刘渡舟治疗“产后下利崔氏案”所引发的思考

观念就是疗效

抓主症腹诊很重要

小议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是最贴近病证的辨证方法

漫谈腹证

怎样辨是三阳病或三阴病

合并病治疗次序有先后

合病与并病

解读《伤寒论》第条

《伤寒论》“无桂不成方”

桂枝汤不仅是一个解表的方剂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四个角度解读桂枝汤

体弱外感发热首选麻黄附子细辛汤

苓桂术甘汤治“水毒证”

李东垣是张仲景的好学生

小心乌头、附子中毒

药证、方证随想

春雨江南读《早春随想》

知其然——方证辨证的追求方向

读《岳美中医话集·述学》

陆渊雷晚年境遇的思考

读懂《劝读十则》

需要不走极端的中医学家

现代中医师也需要掌握西医知识

中医用药之妙,在乎其人

经方抗癌

“吾道东矣”又东来

推荐阅读书目

编后记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选自《娄绍昆经方医案医话》,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治疗不孕的新思路——以情胜情小青龙汤——“心下水气”为哪般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fzgl/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