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中医诊疗体会

白癜风康复案例 http://m.39.net/pf/a_5779550.html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俗称为“小儿抽动症”,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抽动,交替出现,可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言语断续。具体表现为眨眼、点头、噘嘴、皱眉、耸肩、抬臂、踢腿;喉肌抽动则出现清嗓、喊叫怪鸣,甚至口出秽语,咒骂等,因其具有抽动和秽语两组症状,故以此命名。目前,世界上对其病因尚未清楚,有人推测在过传背景下脑内多巴胺含量升高,以致调节运动功能紊乱而造成,也有人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因而缺乏准确的辅助检查项目作为诊断标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电图无特征性改变,有的患儿也可出现脑电图轻度异常,所以国外对此病又称为“脑功能轻微障碍症”,或称为图雷特综合征,简称“TS症”。

多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这种病症众说纷纭,解释不清,治疗方面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上常以镇静剂配以维生素等施治,企图控制症状,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将患儿当作精神障碍症来对待。长期服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非但对病情无益,反而更易产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锥体外系病变如震颤、强直等。过量还可产生伸舌、张口困难、歪颈等不能运动的负面状态,也有静坐不能、惊跳、便秘、嗜睡等严重的副作用。以致群众认为这是一种怪病,惶惶不可终日。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虽无此名称,对其症状描述却有类似记载。以抽动而言,早在《内经》中即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金匮·痉湿篇》叙述了太阳病敛痉。痉病就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变,其发病原因一由风寒湿邪雍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受病拘急而成痉称为“刚痉”,一为津血虚少,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抽挛僵仆,称为“柔痉”。因此本病应属于“痉病”的范畴。但在《内经》中又谈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胜则动”以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凡一切抽动、抽搐、痉挛、震颤都为风邪偏盛之象,因此本病应属于“肝风”。至于秽语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云:“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属于一种痰火上扰,心窍被蒙,神志逆乱而发。基于上述我们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应归属中医的“痉病”和“肝风”范畴,其病因病理可以概括为“风痰作累”。

抽动-秽语综合征由于变态反应反致。在当前仍然缺乏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寻求新的思路,进行治疗。眨眼斜眼,扬眉张口努嘴,缩鼻做怪相这属面部抽动;点头摇头晃脑,挺颈、斜颈、扭脖耸肩,这属头颈部抽动;挺胸、扣腰鼓肚、撑肛这属躯干、腹部抽动;搓手甩手、捏指、握拳、举骨、踮脚、绊腿、跷脚这属四肢抽动。根据“风胜则动”的原则,不管任何部位的抽动,中医统称为“风”。风的特性是流动急速,容易激荡,变化很快或上或下,所以临床上当一组抽动症状缓解或消失时又出现另一组抽动,或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新的抽动症状,这和“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有关。喉中干咳、吼叫、疾鸣、犬吠或发出“吭吭啊啊、嘘嘘喔喔”声或秽语咒骂或随地唾沫,这些异常发声和行为,中医认为属于顽痰作祟,痰阻气道梗塞喉间而成怪症。试分享如下案例以参同仁。

病例1:患儿男,8岁,不自主面部抽动半年余,挤眉弄眼,抬肩,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在教室地面爬动,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医院确诊小儿抽动症,服镇静类药物无明显好转,遂寻求中医治疗。面诊时患儿不能安静平坐,手足动作不止,甚则在地面打滚,偶伴有清嗓子,大小便正常。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半月后复诊,患儿已经可以正常上学,面部小动作明显减少。用方中菊花、黄连清热明目以治眼动,当归、天麻、钩藤疏肝息风以治头摇,芍药、甘草,酸甘合化,养阴以治肌肉筋挛,重者合用全虫、蜈蚣加强祛风止痉之功。

病例2:患儿女,6岁,喉中不自主发出怪叫声3月余就诊,上小学后症状加重,约5-10秒发出较大怪叫声,大便干,易口渴,平素急躁易怒,父母工作忙陪伴时间较少。患儿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微弦。诊断为小儿抽动症。证属阴虚风动治当滋水涵木,降火息风。方用一贯煎加减。辅以射干,郁金,木蝴蝶等清热利烟,甚者大便数日一解,可与大黄、芒硝等泄热通府。肝亢上化火,故用龙胆草大苦大寒直泄肝火。患儿服药20余剂后喉中怪叫声基本消失。

病例3:患儿男,6岁,频繁眨眼1年余,初诊时频繁用力眨眼1分钟近20次,舌红苔白,二便调,脉稍弦数,余无不适。予处以桑菊饮合天麻钩藤饮加减7剂。1周后复诊,吾视患儿1分钟,仅见其正常眨眼数次,转问家长,诉近日未见其用力频繁眨眼,再予7剂巩固之。出诊室时,吾闻其母对其父言:“早说了要来看下吧,老说没事,平白担心了这么久”。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在我国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4/左右,且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大部分患儿都存在着上呼吸道的慢性病灶,病情的变化往往又随着这些慢性病变轻重为转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常因感冒而使病情加重,应该给予重视。同时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学习紧张,负担过重,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思想压力很大,以及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时间长,休息不好等都有关联,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为了维护儿童健康,使之茁壮成长,应给予他们一个宽松的生活空间,避免精神刺激,减少心理压力。学校老师也要积极配合,尽量减轻学业过重的负担,不要人为造成紧张气氛,耐心帮助和关心爱护患儿,多予启发和鼓励,多陪伴,不在精神上施加压力,相信对小儿抽动症患儿的康复是大为有益的。

最后,若有家长怀疑自家孩子有小儿抽动症倾向,可参考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进行量化评定其严重程度,尽早就医治疗,减少对孩子生活、学习的影响。

(标准:总分<25分属于轻度,25-50分属于中度,>50分属重度。)

整理:吴思路

指导:刘舫

悬壶居刘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fzgl/7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