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肛瘘,原来真的会癌变

肛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40岁的人发病率较高。病程自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它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内口、管道、外口组成,肛瘘的主要症状是局部流脓,湿痒及疼痛。初期流脓较多,色黄而稠,粪臭味重。

久之,脓液逐渐减少,时有时无,稀淡如水,如果过于疲劳,则脓液增多。有时瘘管外口可暂时封闭,但不久病人又会出现发烧、局部肿痛,封闭的外口可再度穿破,待脓液流出后症状才逐渐消失。

根据瘘管的数量和位置,

把肛瘘分为几种类型:

只有一条瘘管的叫做单纯性肛瘘;

超过一条瘘管的叫做复杂性肛瘘;

靠近肛门,不是很深的瘘管叫做低位肛瘘;

比较深,比较长的瘘管叫做高位肛瘘。

确诊肛瘘可以做这几项检查

01

指诊

医院检查时,医生都会给患者做指诊,把手指伸入患者肛门内摸一摸,如果瘘管不是很深,一般可以摸到瘘管的走向和内口。如果指检不能清楚的找到瘘管和内口,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探针、B超检查。

02

02

探针检查

就是拿着探针从肛瘘的外口沿着瘘管往内伸,另一只手的手指进入肛门内,如果手指触碰到探针从内口穿出,说明找到了这条瘘管的位置、走向和内口。但如果瘘管有弯曲,探针无法顺利通过就不能做。

03

腔内B超、CT、核磁等

可以准确判断肛瘘发病的部位、发病的范围,能很明确地诊断肛瘘。

超过十年的肛瘘有一定癌变几率

肛门的神经非常丰富,一旦肛瘘出现肿痛、流脓的症状,患者无论是坐着还是走路,都会很难受。另外,肛瘘还容易反复发作,所以非常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果不及时治疗,单纯性肛瘘会慢慢变成复杂性肛瘘,低位肛瘘也会因为感染严重,逐渐变成高位肛瘘,增大治疗的难度,患者也会更痛苦。此外,超过十年的肛瘘有一定的癌变几率,所以肛瘘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拖延,增加治疗难度。

肛瘘极少自愈的五大原因

01、内口的存在

脓肿虽然破溃或已切开引流,但原发感染源如肛窦炎、或肛腺感染依然存在,肠腔内容物还可从内口继续进入瘘管;

02、肛门部不能静养,脓腔不易粘合

排粪、排尿时,因括约肌收缩或因炎症刺激肛门括约肌,使肛门括约肌经常处于痉挛状态;

03、异物刺激管壁

肠腔中的粪便、肠液和气体继续进入瘘管,刺激管壁,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管腔难以闭合;

04、脓液蓄积腔内

脓腔引流不畅,或外口缩小,时闭时溃,脓液蓄积腔内,导致脓肿再发并穿破而形成新的支管或瘘道;

05、引流不畅

管道多在不同高度穿过肛门括约肌,括约肌收缩阻碍脓液排出,以致引流不畅。

肛瘘不但无法“不治自愈”,而且如果刚开始时得不到规范的治疗,还容易出现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现象。

肛瘘的治疗方法,

只有手术

关于肛瘘的治疗,肛瘘并不能自愈,保守疗法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是目前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必要时将瘘管周围瘢痕组织同时切除,使伤口自基底向上逐渐愈合。

所有肛瘘正确处理感染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医院拥有专利的球针清瘘保肛术,能一次性手术治肛瘘。该方法采用专利球形空心造影探针,加压注射造影剂,将复杂性肛瘘的多个外口一次性暴露在视野中,并配合内口探查,沿各瘘管顺藤摸瓜,理清各主瘘管、支瘘管、小盲管走向,剔除各瘘管,并以独特方法置入浮线和引流管,将病源根本-大量的脓液导出体外,从而一次性解决复杂性肛瘘及复杂性肛瘘合并深部脓肿。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yguan.com/fzgl/5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