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20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各种胆囊疾病的首选。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每年有大量的患者切除了胆囊,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的下降了,但是其中一少部分患者术后长期存在以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后遗症,并十分的苦恼。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并总结如下,希望能够对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有所帮助。
胆囊切除术后腹痛主要包括胆内系原因、胆外系原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三大类。
1、胆内系原因:最常见的就是胆道残留结石或再发结石,残留的结石多是术前未能诊断或术中胆囊小结石坠入胆总管所致。
其次,残留的胆囊管过长继发感染而引起症状,原因是:急性炎症期解剖结构异常、患者胆囊三角区脂肪堆积较多或胆囊壶腹部粘连较重不易分离而导致的胆囊管残留过长。2、胆外系原因: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之前就已经存在其他腹腔脏器的病变,但由于胆囊疾病的症状比较严重或明显,掩盖了这些类似于胆道疾病的症状。比如:肠应激综合征、溃疡病、胰腺炎症及肿瘤、胃肠道肿瘤、阑尾炎、慢性肠系膜缺血、冠心病等。
3、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囊切除术后,胆囊与Oddi括约肌之间原有的协调作用被破坏,括约肌呈痉挛状态,胆汁不易排出,胆总管扩张,管壁张力增高,出现右季肋区痛,胆总管壁的张力在疼痛发生中起“扳机”作用。
胆囊切除术后腹痛的病因复杂,医院就诊,切忌私自服药治疗!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是指手术前无腹泻、手术后出现的腹泻。胆囊切除后患者中约有1/3的人出现过腹泻,大部分患者3-6个月后逐渐好转;腹泻症状易反复,疲劳、受凉、生活无规律时会加重;多见于年轻女性、肥胖者手术后。病因复杂,根治困难,对症治疗可暂时有效,停药后易复发。
1、晨间腹泻: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不断地流入肠道,在晚间缺少了食物的吸附作用,并超过了小肠回吸收的胆汁能力时,集聚在小肠内,早餐后肠蠕动增快,含有大量胆汁小肠液进入结肠并刺激结肠,产生腹泻。临床上此型腹泻最多见,又称为胆汁性腹泻。治疗方法:晚间入睡前可少吃一些食物(糖尿病和肥胖患者慎用),睡前不要饮太多水。也可口服铝碳酸镁,睡前咀嚼,可明显减轻次日晨间腹泻症状(用药时有效,停药后无效,不推荐长期用药)。
2、餐后腹泻:胆囊切除术后由于失去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没有高浓度的胆汁用于食物的消化,尤其会影响高脂肪饮食的消化吸收,造成餐后中上腹不适、饱胀,腹泻。治疗方法: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不宜高脂饮食,饮食中脂肪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手术前的正常饮食将在无腹泻和腹胀的标准基础上逐步恢复。复方阿嗪咪特是一种促进胆汁分泌兼有助消化作用的药物,适合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吸收不良患者,餐后服用,可减轻餐后上腹饱胀,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减轻腹泻。
3、不规则腹泻:胆囊切除术后,反复大量胆汁进入结肠后,会造成内环境变化、肠道菌群失调而发生腹泻。临床上腹泻无规律性,反复病程较长,可有黏液便、黏液血便。治疗方法:口服菌群调节药、吸附性止泻药、中成药等有一定疗效。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胆囊切除术后腹胀常见原因为消化不良和胆汁反流性胃炎。若为消化不良,可服用药物治疗,比如复方阿嗪咪特。胆汁医院,行胃镜检查确诊,并且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再次强调:胆囊结石的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就诊,否则“后患无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