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很长很长,从嘴巴入,从肛门出。我们从下往上来讲(今天先说说下消化道出血)。
1、肛门段
当然最常见的就是“痔疮”。俗话说“十男十痔、十女九痔”,痔疮最常见的表现是手纸上见小量鲜红色血液,便后大便表面鲜血,便后滴血,便池水鲜红色。这种出血一般由于硬的大便勉强通过肛门,损伤痔疮充血的小静脉所致,出血量不多,往往只有几滴,多不痛。坐便器水都被染红了,看到一定吓人,所以看到的朋友一定早早就医了。而我们临床碰到很多的是老年病人,家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估计还看不到这情况,所以在家出血好几天都不知道,直到出现头晕,人白的跟纸似的才来就医,一查血色素都只有4-5克了,那是非常危险的人随时都会晕倒,这种情况入院后必须立即输血。所以有病还是需要早就医。肛裂和肛瘘是肛周另外两个较常见的疾病,可出现便后小量滴血,一般都会伴有便时或便后较剧烈的疼痛;肛瘘还可见肛门周围有反复的流脓口,周围红肿,热痛。要强调的是,有肛门疾病时并不能排除其他原因的便血,还是需要做些肛检、肠镜等检查予以排查。2、结直肠段
结直肠就是老百姓平时说的“大肠”,是癌症高发的一个部位。结直肠癌是便血的常见病因,国外统计约占便血就诊病例的30%~50%,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临床常碰见的病人年纪均偏大,病史也较长,常常自行诊断“痔疮”或“肠胃炎”就在诊所或药店买药吃吃,常常延误病情,所以便血肛检或肠镜检查是必须做的。
另外,除便血外,大肠癌的症状还可有下腹痛、拉肚子、便秘、大便变细、便中带鼻涕样粘液、里急后重等不适,到了晚期病人还可以出现消瘦或苍白、头晕等贫血表现。肠息肉也是便血的常见原因,特别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肠息肉的出血量一般不大,常常是少量的血液附在粪便的表面,没有其他症状。肠息肉大部分在内镜下电切除即可,不用住院和手术。结肠血管发育不良,又称结肠血管扩张,是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或慢性便血的常见原因,只是偶尔小量便血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出血量大就需要内镜下止血治疗了。急慢性肠炎也是便血的一个常见原因。慢性结肠炎的患者还常有拉肚子、肚子痛等不适,身体情况一般都比较差,消瘦,长期低热等,部分还可出现抑郁等精神症状。急性肠炎如痢疾、阿米巴病等,一般都是饮食不洁导致的,也可出现便血,还伴有明显的腹泻。在老年人中,缺血性肠炎可以是血性腹泻的一个原因,该病也可见于经常服用避孕药的年轻女性。3、小肠段小肠可以说是人体最长的器官了,大约有4、5米长。不少便血来源于小肠,最常见的是小肠肿瘤,恶性略少于良性,约占整个肠道肿瘤的2.5%。出血常是小肠肿瘤的首发和唯一症状,老年人小肠肿瘤合并出血,要警惕恶性的可能。
4、口腔、食管、胃部
口腔溃疡、食管炎、食管占位,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都会出现便血,但这又称上消化道出血了(下回分解),主要表现黑便、柏油样便为主。
另外在这里也感谢孙峰医生的分享。
喜欢本篇文章欢迎转发,有问题欢迎留言咨询!
支持本平台点个赞再走呗!